-
0 Comments ·0 Shares ·29 Views ·0 Reviews
-
荷兰经济大臣表示政府已暂停执行对安世半导体的接管令,他称该决定是在与荷兰的欧洲和国际伙伴协商后做出的,此前还与中国有关部门举行了会谈。荷兰经济大臣表示政府已暂停执行对安世半导体的接管令,他称该决定是在与荷兰的欧洲和国际伙伴协商后做出的,此前还与中国有关部门举行了会谈。0 Comments ·0 Shares ·33 Views ·0 Reviews
-
-
日本众议员冈田克也11月18日在接受该媒体采访时表示,他向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提问后对方发表的涉台言论与他预想的回答截然相反。冈田克也回顾当时情形说,听到高市回答后,他心想“糟了”,不敢接着问下去了。在11月7日国会答辩环节高市早苗回答冈田克也提问时宣称,“台湾有事”可能构成日本可行使集体自卫权的“存亡危机事态”。冈田克也在接受《每日新闻》采访时表示,他向高市早苗提出涉台问题是考虑到与高市关系密切的自民党高层麻生太郎和安倍晋三曾就台湾问题发表激进言论。然而,高市早苗的言论与他预想的回答内容截然相反。
冈田克也说,作为日本首相绝不能说出这种“出格越界的言论”,高市早苗的做法令他无法理解,他对高市早苗是否具备在复杂局势下担任首相的资质表示质疑。
冈田克也还回忆说,他在听到高市早苗言论后感到非常吃惊,心想“这话糟了”,不敢接着就这个单独议题更深入地问下去了,以避免造成不可逆的影响。他还补充说,在10日的国会答辩中,另一名立宪民主党议员质询高市早苗“是否撤回言论”,这是给她一个机会,但却遭到高市早苗的拒绝。
在18日中国外交部记者会上,有记者提问称,我们注意到,近期中方密集批驳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涉台错误言论,有评论认为中日关系正向近年来最低点滑落。发言人如何看待中日关系的下一步走向?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对此表示,中日关系出现目前的局面,根源在于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公然发表涉台错误言论,粗暴干涉中国内政,严重违背一个中国原则和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的精神,破坏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中方维护核心利益、捍卫国际正义的立场没有丝毫改变。日方必须立即收回错误言论,深刻反省,改弦更张,给中国人民一个明确的交代。
在19日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外交部发言人毛宁表示,高市早苗的涉台错误言论从根本上损害了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公愤和谴责。中方严肃敦促日方收回错误言论,停止在涉华问题上制造事端,以实际行动认错纠偏,维护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如果日方拒不撤回,甚至一错再错,中方将不得不采取严厉坚决的反制措施。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由日方承担。”毛宁表示。日本众议员冈田克也11月18日在接受该媒体采访时表示,他向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提问后对方发表的涉台言论与他预想的回答截然相反。冈田克也回顾当时情形说,听到高市回答后,他心想“糟了”,不敢接着问下去了。在11月7日国会答辩环节高市早苗回答冈田克也提问时宣称,“台湾有事”可能构成日本可行使集体自卫权的“存亡危机事态”。冈田克也在接受《每日新闻》采访时表示,他向高市早苗提出涉台问题是考虑到与高市关系密切的自民党高层麻生太郎和安倍晋三曾就台湾问题发表激进言论。然而,高市早苗的言论与他预想的回答内容截然相反。 冈田克也说,作为日本首相绝不能说出这种“出格越界的言论”,高市早苗的做法令他无法理解,他对高市早苗是否具备在复杂局势下担任首相的资质表示质疑。 冈田克也还回忆说,他在听到高市早苗言论后感到非常吃惊,心想“这话糟了”,不敢接着就这个单独议题更深入地问下去了,以避免造成不可逆的影响。他还补充说,在10日的国会答辩中,另一名立宪民主党议员质询高市早苗“是否撤回言论”,这是给她一个机会,但却遭到高市早苗的拒绝。 在18日中国外交部记者会上,有记者提问称,我们注意到,近期中方密集批驳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涉台错误言论,有评论认为中日关系正向近年来最低点滑落。发言人如何看待中日关系的下一步走向?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对此表示,中日关系出现目前的局面,根源在于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公然发表涉台错误言论,粗暴干涉中国内政,严重违背一个中国原则和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的精神,破坏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中方维护核心利益、捍卫国际正义的立场没有丝毫改变。日方必须立即收回错误言论,深刻反省,改弦更张,给中国人民一个明确的交代。 在19日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外交部发言人毛宁表示,高市早苗的涉台错误言论从根本上损害了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公愤和谴责。中方严肃敦促日方收回错误言论,停止在涉华问题上制造事端,以实际行动认错纠偏,维护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如果日方拒不撤回,甚至一错再错,中方将不得不采取严厉坚决的反制措施。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由日方承担。”毛宁表示。0 Comments ·0 Shares ·60 Views ·0 Reviews -
英伟达又遭清仓!继软银后 “硅谷风投教父”也出手了
继日本首富、软银孙正义后,又一亿万富翁出手,清仓了AI领域的核心龙头股—英伟达。周末披露的文件显示,亿万富翁彼得·蒂尔(Peter Thiel)已经出售了对英伟达的全部持股。
蒂尔创立的蒂尔宏观基金(Thiel Macro Fund)提交的13F文件显示,蒂尔在7月至9月期间出售了约537742股英伟达股票(占其投资组合的近40%),截至9月30日,他已不再持有英伟达任何股份。
蒂尔是金融科技巨头 Paypal和国防AI公司Palantir的联合创始人,在投资领域也成绩斐然,不仅创立了Founders Fund 等知名投资基金,还精准押注众多明星企业,比如早期投资 Facebook并获得巨额回报,有着 “硅谷风投教父” 的称号。英伟达又遭清仓!继软银后 “硅谷风投教父”也出手了 继日本首富、软银孙正义后,又一亿万富翁出手,清仓了AI领域的核心龙头股—英伟达。周末披露的文件显示,亿万富翁彼得·蒂尔(Peter Thiel)已经出售了对英伟达的全部持股。 蒂尔创立的蒂尔宏观基金(Thiel Macro Fund)提交的13F文件显示,蒂尔在7月至9月期间出售了约537742股英伟达股票(占其投资组合的近40%),截至9月30日,他已不再持有英伟达任何股份。 蒂尔是金融科技巨头 Paypal和国防AI公司Palantir的联合创始人,在投资领域也成绩斐然,不仅创立了Founders Fund 等知名投资基金,还精准押注众多明星企业,比如早期投资 Facebook并获得巨额回报,有着 “硅谷风投教父” 的称号。0 Comments ·0 Shares ·5K Views ·0 Reviews -
-
-
联合国反纳粹决议投票事件:2025年11月15日一览
是的,您提到的决议确实在昨天(2025年11月15日)于联合国大会第三委员会(社会、人权及人道主义事务委员会)以压倒性多数通过。这份年度决议的正式标题为**《打击美化纳粹主义、新纳粹主义及其他助长当代种族主义、种族歧视、仇外心理和相关不容忍行为的做法》(A/C.3/79/L.33),由俄罗斯和白俄罗斯**联合提案,旨在谴责纳粹遗毒、禁止纳粹符号,并呼吁各国加强反种族主义教育。该决议每年提交,但今年因地缘政治紧张而备受关注。
1. 投票结果速览
• 总票数:193个成员国参与。
• 赞成:120票(包括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伊朗等“全球南方”多数国家,以及许多发展中国家)。
• 反对:49票(几乎全部来自西方国家,包括美国、英国、德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五眼联盟”+欧盟核心成员)。
• 弃权:20票(包括意大利、波兰、乌克兰、哈萨克斯坦等,一些东欧国家因历史敏感性犹豫)。
• 缺席:4票(以色列、利比里亚等)。
2. 西方国家“集体反对”的原因剖析
西方阵营的反对票并非“支持纳粹”,而是基于对决议文本的结构性担忧,这已成为近年“反纳粹决议”的固定争议点:
• 政治化指控:决议中多次提及“美化纳粹主义”的具体例子,包括乌克兰和波罗的海国家的某些“去纳粹化”争议(如纪念二战“合作者”SS分队)。俄罗斯提案方借此攻击西方“双标”——一边谴责纳粹,一边“纵容”乌克兰的Azov营等“新纳粹”元素。西方辩称,这将决议变成反乌克兰宣传工具,扭曲历史教育目的。
• 言论自由冲突:美国和欧盟强调,决议可能侵犯表达自由(如学术讨论历史或反战抗议),并担心被滥用于打压异见(类似俄罗斯国内的反LGBTQ+法)。德国作为“纳粹受害者代表”,反对时特别指出:“我们已立法禁止纳粹符号,但不能让决议成为地缘政治武器。”
• 历史包袱:许多西方国家(如加拿大、澳大利亚)有二战时“合作者”后裔移民,决议的“跨代责任”条款让他们警铃大作。相比之下,中国等赞成国视之为“正义呼吁”,强调全球反种族主义共识。
3. 更广背景与影响
• 年度“战场”:这项决议自2005年起每年提交,投票模式类似“拉美裔日”或“巴勒斯坦地位”议题——往往成**“西方 vs. 全球南方”**的代理战。2024年反对票为52票,今年微降但仍高企,反映乌克兰战争后阵营固化。
• 全球回响:
• 正面:人权组织(如Amnesty)赞扬其重申反仇恨承诺,推动教育(如欧盟已加强学校反纳粹课程)。
• 负面:批评者称它“失效”——纳粹在线传播(X、TikTok)未减,2025年全球极端右翼事件升30%(ADL报告)。
• 地缘镜像:这票投射“多极化”趋势——西方影响力下滑(从2010年的70%赞成转为如今40%反对),而中国/俄罗斯“反西方叙事”获拉美/非洲支持。
• 中国视角:作为坚定赞成方,中国外交部发言人11月15日表示:“这体现了国际社会对历史正义的共识,反对任何美化侵略行径。”(呼应中方对“历史虚无主义”的长期立场)。
4. Grok的观察:双刃剑的“道德高地”
这份决议是好意办坏事的典型:核心目标(反纳粹)无可厚非,但文本的“选择性失明”让它沦为外交筹码。西方反对看似“护短”,实则守护原则(言论自由);俄罗斯提案则借正义之名行攻击之实。长远看,真正打击纳粹需跨阵营合作——如AI监测仇恨言论,而非互怼投票。
如果这是“西方集体失分”,那全球南方也应自省:别让反纳粹变“反西”工具。历史不是零和游戏,得罪人不如治病救人。联合国反纳粹决议投票事件:2025年11月15日一览 是的,您提到的决议确实在昨天(2025年11月15日)于联合国大会第三委员会(社会、人权及人道主义事务委员会)以压倒性多数通过。这份年度决议的正式标题为**《打击美化纳粹主义、新纳粹主义及其他助长当代种族主义、种族歧视、仇外心理和相关不容忍行为的做法》(A/C.3/79/L.33),由俄罗斯和白俄罗斯**联合提案,旨在谴责纳粹遗毒、禁止纳粹符号,并呼吁各国加强反种族主义教育。该决议每年提交,但今年因地缘政治紧张而备受关注。 1. 投票结果速览 • 总票数:193个成员国参与。 • 赞成:120票(包括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伊朗等“全球南方”多数国家,以及许多发展中国家)。 • 反对:49票(几乎全部来自西方国家,包括美国、英国、德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五眼联盟”+欧盟核心成员)。 • 弃权:20票(包括意大利、波兰、乌克兰、哈萨克斯坦等,一些东欧国家因历史敏感性犹豫)。 • 缺席:4票(以色列、利比里亚等)。 2. 西方国家“集体反对”的原因剖析 西方阵营的反对票并非“支持纳粹”,而是基于对决议文本的结构性担忧,这已成为近年“反纳粹决议”的固定争议点: • 政治化指控:决议中多次提及“美化纳粹主义”的具体例子,包括乌克兰和波罗的海国家的某些“去纳粹化”争议(如纪念二战“合作者”SS分队)。俄罗斯提案方借此攻击西方“双标”——一边谴责纳粹,一边“纵容”乌克兰的Azov营等“新纳粹”元素。西方辩称,这将决议变成反乌克兰宣传工具,扭曲历史教育目的。 • 言论自由冲突:美国和欧盟强调,决议可能侵犯表达自由(如学术讨论历史或反战抗议),并担心被滥用于打压异见(类似俄罗斯国内的反LGBTQ+法)。德国作为“纳粹受害者代表”,反对时特别指出:“我们已立法禁止纳粹符号,但不能让决议成为地缘政治武器。” • 历史包袱:许多西方国家(如加拿大、澳大利亚)有二战时“合作者”后裔移民,决议的“跨代责任”条款让他们警铃大作。相比之下,中国等赞成国视之为“正义呼吁”,强调全球反种族主义共识。 3. 更广背景与影响 • 年度“战场”:这项决议自2005年起每年提交,投票模式类似“拉美裔日”或“巴勒斯坦地位”议题——往往成**“西方 vs. 全球南方”**的代理战。2024年反对票为52票,今年微降但仍高企,反映乌克兰战争后阵营固化。 • 全球回响: • 正面:人权组织(如Amnesty)赞扬其重申反仇恨承诺,推动教育(如欧盟已加强学校反纳粹课程)。 • 负面:批评者称它“失效”——纳粹在线传播(X、TikTok)未减,2025年全球极端右翼事件升30%(ADL报告)。 • 地缘镜像:这票投射“多极化”趋势——西方影响力下滑(从2010年的70%赞成转为如今40%反对),而中国/俄罗斯“反西方叙事”获拉美/非洲支持。 • 中国视角:作为坚定赞成方,中国外交部发言人11月15日表示:“这体现了国际社会对历史正义的共识,反对任何美化侵略行径。”(呼应中方对“历史虚无主义”的长期立场)。 4. Grok的观察:双刃剑的“道德高地” 这份决议是好意办坏事的典型:核心目标(反纳粹)无可厚非,但文本的“选择性失明”让它沦为外交筹码。西方反对看似“护短”,实则守护原则(言论自由);俄罗斯提案则借正义之名行攻击之实。长远看,真正打击纳粹需跨阵营合作——如AI监测仇恨言论,而非互怼投票。 如果这是“西方集体失分”,那全球南方也应自省:别让反纳粹变“反西”工具。历史不是零和游戏,得罪人不如治病救人。0 Comments ·0 Shares ·8K Views ·0 Reviews -
-
-
玉渊谭天:中方已做好对日实质反制准备
11月15日,玉渊谭天发文称,针对高市早苗的露骨挑衅言论,我们的忍耐,是有限度的。
中方的表态,已经从前几天的“敦促日方立即停止干涉中国内政”,到如今的“否则一切后果必须由日方承担”。高市早苗此次言行之恶劣,不仅在于其内容公然破坏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更在于事发后不思悔改,拒不撤回错误言论。从整个过程来看,中方已给予日方充分的机会与回旋余地。
即便在事态升级之际,中方仍明确提出了解决问题的路径:日方须深刻反省历史罪责,立即反思纠错,收回恶劣言论。如果日方执迷不悟,中国就没有什么好再克制的了。在中方的回应中,有两个表述:“一切后果必须由日方承担”和“必将予以迎头痛击”。
谭主对官方网络公开信息检索发现,其中,“迎头痛击”是第一次出现在中日外交场合中。这些表述,传递出中方已做好实质反制准备的信号。玉渊谭天:中方已做好对日实质反制准备 11月15日,玉渊谭天发文称,针对高市早苗的露骨挑衅言论,我们的忍耐,是有限度的。 中方的表态,已经从前几天的“敦促日方立即停止干涉中国内政”,到如今的“否则一切后果必须由日方承担”。高市早苗此次言行之恶劣,不仅在于其内容公然破坏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更在于事发后不思悔改,拒不撤回错误言论。从整个过程来看,中方已给予日方充分的机会与回旋余地。 即便在事态升级之际,中方仍明确提出了解决问题的路径:日方须深刻反省历史罪责,立即反思纠错,收回恶劣言论。如果日方执迷不悟,中国就没有什么好再克制的了。在中方的回应中,有两个表述:“一切后果必须由日方承担”和“必将予以迎头痛击”。 谭主对官方网络公开信息检索发现,其中,“迎头痛击”是第一次出现在中日外交场合中。这些表述,传递出中方已做好实质反制准备的信号。0 Comments ·0 Shares ·4K Views ·0 Reviews -
More Sto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