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美貿易戰休戰,背後藏着什麼?
    2025年10月30日,舉世矚目的中美兩國元首會晤,在韓國釜山舉行,雙方達成了重要共識。緊接着,中國商務部發布了中美吉隆坡經貿磋商成果。至此,2025年的中美貿易戰,迎來了1年的休戰期。
    那麼,中美達成的共識是什麼?誰吃虧誰占便宜了?其背後又藏着怎樣的博弈呢?
    一、
    談成現在的結果,非常難得。
    要知道,10月上中旬的時候,中美還在劍拔弩張,誰能想到,才過了十幾天,中美就休戰了?
    那麼,中美到底談出了一個什麼共識,能讓雙方都偃旗息鼓了呢?
    目前,無論是中方還是美方,都有一份信息量比較豐富的文本出來,雙方肯定會按照對自己有利的方向,對共識進行發布和解讀。
    要想知道共識談出了什麼,必須把兩份文本對照起來看。
    先看看中國,一共公布了三點。
    第一點是美國取消10%所謂“芬太尼關稅”,24%對等關稅將繼續暫停一年。中方將相應調整針對美方上述關稅的反制措施。為了便於大家理解,我們需要詳細算一下今年中美貿易戰的加關稅情況。
    目前,美國對華的關稅就是10%芬太尼(2月)+10%芬太尼(3月)+10%基礎關稅(4月)=30%。除此之外,4月份的24%的對等關稅,在5月的日內瓦會晤後,處於暫停階段。
    而這次呢?不僅再次把24%關稅延期,而且取消了10%的芬太尼關稅,美國對華關稅變成了20%。
    美國取消的這10%芬太尼關稅,大概率取消的是3月份的那次,因為3月份那次中國的反制措施是針對美國農產品的。
    能逼美國人後退一步,難能可貴。
    第二點是美國暫停50%穿透性規則一年,中國暫停實施10月9日公布的相關出口管制等措施一年。
    顯然,這又是一次對等互換。
    這裡面,請大家注意兩個點:
    1.中國取消的是10月9日的稀土管制令,也就是稀土技術和稀土成分“長臂管轄”的管制令,而4月份那次出於“履行不擴散義務”目的稀土管制,不在取消之列。也就是說,美國要買中國稀土,還是要申請許可證的。
    2.荷蘭強搶中國的安世半導體事件,其藉口就是美國的50%穿透性規則。但現在呢?50%穿透性規則停了,荷蘭這邊不就傻了嗎?
    第三,中美互相暫停港口稅一年。
    這一點沒啥可說的,中美港口吞吐量加起來占到了世界的50%,互相收港口費,足夠造成世界級的供應鏈危機了,適可而止,停止了這種互相放血的行為。
    再看看美國方面的說法,在返回美國的飛機上,特朗普接受了記者採訪,涉及中國的內容,大概有五點。
    第一點就是農產品貿易。用特朗普的話來說就是:“大量的、巨大的大豆和其他農產品將立即開始購買,立即開始。”
    這完全可以理解,中國每年大豆缺口高達1億噸,缺口在那擺着,無論如何也是要買的。
    今年我們停止進口大豆,目的就是拿捏美國,現在目的達到了,恢復購買美國大豆也是很正常的事情。而且,恢復購買美國大豆,也有利於大豆來源多元化,免得巴西人壟斷市場,坐地起價。
    第二點是芬太尼管控。
    芬太尼問題一開始就是個偽命題,美國強加給中國的。
    中國已經做了很多關於芬太尼的措施了,但美國人非要中國把芬太尼前體也納入管控範圍,必然影響中國正常利益。原因很簡單,聯合國麻醉品委員會認可的“芬太尼前體”,其實只有7種。但美國人認為所有能製造芬太尼的原材料都是“前體”。
    那就複雜了,這些原材料大部分係普通化學品,有的用來生產退燒藥,有的用來生產染料,有的用來生產農藥,都是民生所需化學品。如果都按美國人要求的管了,能不能管住不說,相關行業從業人員的飯碗誰來解決?
    在中方的勸說下,特朗普認識到了芬太尼前體管控的複雜性,所以特朗普說“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因為它被用於許多不同的原因,包括麻醉等。但中方會非常努力地解決這個問題。”
    下一步,中美雙方肯定會進行進一步的磋商,先把什麼是“芬太尼前體”的定義搞清楚,再談管控的事情。
    第三點是芯片問題。
    特朗普說,“我們的確討論了芯片。他們將與英偉達和其他公司討論購買芯片。”
    這話的意思,是讓中國去找英偉達談芯片進口的事情,但最後能不能賣,決定權在美國政府手裡。
    雖然沒把話說死,但顯然美國的立場已經有鬆動了,有可能會同意向中國出口尖端芯片(但不包括10月29日剛剛投產的英偉達Blackwell芯片)。
    這顯然是一個巨大勝利。
    現在中國AI產業如火如荼,但高性能芯片拿不到,國產的昇騰系列雖然也能用,產能卻一直不足。所以,不久後,中國會買一批高端芯片解燃眉之急,同時也不會放棄芯片的國產化進程。
    第四點和第五點分別是對美投資和結束俄烏戰爭的問題,這兩個問題,特朗普說的非常模稜兩可。
    根據彭博社的報導,中國在2025年9月中美馬德里貿易談判中提出1萬億美元投資計劃,以換取美國解除對中企限制。而中國商務部的通稿中“美方在投資等領域作出積極承諾”的表述,似乎也證實了這一點。
    而特朗普的說法是,“通過這次會議,數千億、數萬億美元的資金湧入我國。”這些錢到底是說日韓的投資?還是說中國的投資?中國會投資多少錢?特朗普沒說,只能繼續觀察了。
    俄烏問題同樣模糊,特朗普的說法是“我們將共同努力,嘗試解決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的戰爭。”從這個角度來看,特朗普顯然沒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讓中國施壓俄羅斯停戰。否則以特朗普的性格,早就嚷嚷開了。
    當然,可能為了給自己找一點面子回來,特朗普還專門強調了,對中國關稅是47%。言外之意是對華關稅仍然很高,借此來顯示自己並沒有向中國讓步太多。
    這47%是咋來的呢?其實完全不靠譜,就是把自己第一次任期的關稅又給疊加上去了而已。
    特朗普第一任期給中國分四輪加了關稅,但都不是所有商品,而且一部分商品後來陸續進行了豁免,所以平均稅率大概是百分之十幾的樣子。但根據特朗普自己的算法,平均下來是27%,這樣加上今年的10%芬太尼關稅和10%基礎關稅,就是47%了,選擇這個數字,大概是為了致敬自己是第47任總統吧。
    好吧,隨便特朗普怎麼說,他高興就好,反正中國肯定是不會按這47%的關稅交的。
    對照中美的表述看下來,我們可以簡單總結一下:
    1.中國用進口大豆,換來了美國放鬆芯片管制。
    2.中國用進一步加強芬太尼前體的管制,換來了美國取消10%的芬太尼關稅。
    3.中國用暫停稀土長臂管轄,換來了美國暫停50%穿透規則。
    4.中美對等暫停港口稅。
    二、
    那麼,如何評價這次中美元首會晤成果呢?
    其實吧,中美元首能坐在一起會晤,本身就已經說明問題了。特朗普這個人吧,非常喜歡玩“王對王”,喜歡元首直接談,這樣他就能使用自己的各種談判技巧,來拿到正常談判拿不到的東西。
    可是中國呢?中國人習慣於開會研究、集體決策,喜歡讓下面人先談,下面人談好了,再讓領導出面拍板簽約。
    所以中方能去韓國和特朗普會晤,本身就說明,雙方在吉隆坡已經達成共識了,只不過要等雙方元首在談判時最終確認和官宣而已。
    這麼一看,與其字斟句酌地研究共識內容,不妨把眼光放長遠一點,看看談判中,在共識內容之外傳達出了什麼信息。
    首先,就是中國對中美關係和貿易戰的定調。
    請注意中國領導人的三段文字表述:
    1“中美關係在我們共同引領下,保持總體穩定。”
    2“作為世界前兩大經濟體,時而也會有摩擦,這很正常。”
    3“中美元首作為掌舵人,應當把握好方向、駕馭住大局,讓中美關係這艘大船平穩前行。”
    看到了嗎?哪怕中美之間劍拔弩張,各個環節都進入了競爭態勢,但中國仍然給出了中美關係“總體穩定”的評價,而且把最近的貿易戰視為“摩擦”,而不是戰爭。這就向特朗普傳達出一個信息:中國無意和美國走向全面對抗。
    也正因為此,才要求特朗普發揮“掌舵”作用,不要被你手下的小人給帶偏了,破壞中美關係。
    這個信息顯然被特朗普注意到了而且也認可了,所以他才會說出“中國是美國最大的伙伴”這句
    話。“伙伴”,相比拜登時期的“對手”乃至美國鷹派口中的“敵人”,已經好很多了。
    其次,中國關於國際問題的態度。
    中國領導人說:“當今世界還有很多難題,中國和美國可以共同展現大國擔當,攜手多辦一些有利於兩國和世界的大事、實事、好事。”
    這話是啥意思?顯然,這是要向特朗普表明,中國和美國可以一起治理世界。
    而特朗普似乎也同意這個觀點,說:“兩國攜手可以在世界上做成很多大事”。特別是在中美會晤前一天,特朗普專門發了個文:G2 即將開會!
    G2是啥?簡單來說就是“兩國集團”,這個概念最初是2008年美國《外交》雜誌提出的,指中美兩國合作共同主導世界事務。當然,這個提法只是在學術圈流傳,並沒有進入實質性的兩國框架。
    但現在呢?特朗普親口說了G2,就很耐人尋味了。
    這不僅證明了美國承認了中國有和自己平起平坐的資格,而且似乎還在宣告:世界的新格局要來了,以前是五常治世界,現在是中美治世界了!
    第三,減少中美誤判。
    與以往中美元首會晤不太一樣的是,這次中國領導人在會晤中,專門介紹了十五五規劃,還強調說“中國的發展振興同特朗普總統要實現的‘讓美國再次偉大’是並行不悖的,中美兩國完全可以相互成就、共同繁榮。”
    跟特朗普介紹十五五幹啥?
    顯然,是為了讓特朗普清晰地了解十五五規劃的目標。
    咱們都記得“中國製造2025”引發了美國的極度焦慮,認為中國是要取代美國,所以才對中國瘋狂打壓。
    而現在呢?面對面向特朗普介紹五年規劃,就是讓特朗普了解中國的真正戰略意圖:中國人就想集中精力發展自己,讓老百姓都過上幸福生活,而不是要“挑戰誰、取代誰”。所以,你們美國人不要總抱着“迫害妄想症”來看中國,中國對取代美國真的沒興趣。
    不管特朗普信不信吧,起碼話是說到了。
    第四,就是台灣問題。
    在此次會晤之前,其實關於台灣問題有很多傳言。
    台灣方面希望特朗普當面勸說大陸承諾不對台動武,這樣“特朗普肯定能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而《金融時報》則傳言說,中國要求特朗普明確表態反對台獨,而不是過去的“不支持台獨”。
    不過,這兩個傳言,一個都沒實現,中美雙方壓根都沒提台灣的事。
    說實話,這其實是個好事情。
    台灣本就屬於中國內政,和美國毫無關係,為什麼要和美國人談呢?
    美國過去一直用“台灣問題”作為一個籌碼,不高興了就炒作一下台灣問題,然後找中國換取好處。現在呢?中國壓根就不提台灣問題,美國也就沒有了要價的由頭,這樣挺好的。台灣問題是中國的事情,有中國的節奏,無論美國說什麼,做什麼,都無法阻礙統一進程。
    所以,從這次中美元首會晤來看,中國應對美國的策略已經完全不同了。
    特朗普為啥願意心平氣和坐下來談,而不是像對日本、韓國、烏克蘭那樣頤指氣使?不就是中國的反擊真的打疼了美國嗎!
    特朗普之前一直覺得,只要禁運幾顆高端芯片,就能讓中國的先進製造業陷入癱瘓;只要逼產業回流美國,就能在成本和規模上與中國競爭;只要加點關稅,中國經濟就受不了,只能乖乖妥協。
    而他從來都沒想過,中國的反制之劍,也能真正讓美國感受到疼。
    中國已經用事實證明,中國完全可以對等對美國造成傷害,美國要想發展,靠威逼施壓是沒用的,中國人不吃這一套,只能平等商談才行。
    而這,就是這次會晤反映出的中國的最大改變與進步。
    所以,雖然這次的會晤只是休戰而不是停戰,但中國已經證明了現有手段的有效性。那麼在下一步的中美博弈中,中國只會更加遊刃有餘。
    中美貿易戰休戰,背後藏着什麼? 2025年10月30日,舉世矚目的中美兩國元首會晤,在韓國釜山舉行,雙方達成了重要共識。緊接着,中國商務部發布了中美吉隆坡經貿磋商成果。至此,2025年的中美貿易戰,迎來了1年的休戰期。 那麼,中美達成的共識是什麼?誰吃虧誰占便宜了?其背後又藏着怎樣的博弈呢? 一、 談成現在的結果,非常難得。 要知道,10月上中旬的時候,中美還在劍拔弩張,誰能想到,才過了十幾天,中美就休戰了? 那麼,中美到底談出了一個什麼共識,能讓雙方都偃旗息鼓了呢? 目前,無論是中方還是美方,都有一份信息量比較豐富的文本出來,雙方肯定會按照對自己有利的方向,對共識進行發布和解讀。 要想知道共識談出了什麼,必須把兩份文本對照起來看。 先看看中國,一共公布了三點。 第一點是美國取消10%所謂“芬太尼關稅”,24%對等關稅將繼續暫停一年。中方將相應調整針對美方上述關稅的反制措施。為了便於大家理解,我們需要詳細算一下今年中美貿易戰的加關稅情況。 目前,美國對華的關稅就是10%芬太尼(2月)+10%芬太尼(3月)+10%基礎關稅(4月)=30%。除此之外,4月份的24%的對等關稅,在5月的日內瓦會晤後,處於暫停階段。 而這次呢?不僅再次把24%關稅延期,而且取消了10%的芬太尼關稅,美國對華關稅變成了20%。 美國取消的這10%芬太尼關稅,大概率取消的是3月份的那次,因為3月份那次中國的反制措施是針對美國農產品的。 能逼美國人後退一步,難能可貴。 第二點是美國暫停50%穿透性規則一年,中國暫停實施10月9日公布的相關出口管制等措施一年。 顯然,這又是一次對等互換。 這裡面,請大家注意兩個點: 1.中國取消的是10月9日的稀土管制令,也就是稀土技術和稀土成分“長臂管轄”的管制令,而4月份那次出於“履行不擴散義務”目的稀土管制,不在取消之列。也就是說,美國要買中國稀土,還是要申請許可證的。 2.荷蘭強搶中國的安世半導體事件,其藉口就是美國的50%穿透性規則。但現在呢?50%穿透性規則停了,荷蘭這邊不就傻了嗎? 第三,中美互相暫停港口稅一年。 這一點沒啥可說的,中美港口吞吐量加起來占到了世界的50%,互相收港口費,足夠造成世界級的供應鏈危機了,適可而止,停止了這種互相放血的行為。 再看看美國方面的說法,在返回美國的飛機上,特朗普接受了記者採訪,涉及中國的內容,大概有五點。 第一點就是農產品貿易。用特朗普的話來說就是:“大量的、巨大的大豆和其他農產品將立即開始購買,立即開始。” 這完全可以理解,中國每年大豆缺口高達1億噸,缺口在那擺着,無論如何也是要買的。 今年我們停止進口大豆,目的就是拿捏美國,現在目的達到了,恢復購買美國大豆也是很正常的事情。而且,恢復購買美國大豆,也有利於大豆來源多元化,免得巴西人壟斷市場,坐地起價。 第二點是芬太尼管控。 芬太尼問題一開始就是個偽命題,美國強加給中國的。 中國已經做了很多關於芬太尼的措施了,但美國人非要中國把芬太尼前體也納入管控範圍,必然影響中國正常利益。原因很簡單,聯合國麻醉品委員會認可的“芬太尼前體”,其實只有7種。但美國人認為所有能製造芬太尼的原材料都是“前體”。 那就複雜了,這些原材料大部分係普通化學品,有的用來生產退燒藥,有的用來生產染料,有的用來生產農藥,都是民生所需化學品。如果都按美國人要求的管了,能不能管住不說,相關行業從業人員的飯碗誰來解決? 在中方的勸說下,特朗普認識到了芬太尼前體管控的複雜性,所以特朗普說“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因為它被用於許多不同的原因,包括麻醉等。但中方會非常努力地解決這個問題。” 下一步,中美雙方肯定會進行進一步的磋商,先把什麼是“芬太尼前體”的定義搞清楚,再談管控的事情。 第三點是芯片問題。 特朗普說,“我們的確討論了芯片。他們將與英偉達和其他公司討論購買芯片。” 這話的意思,是讓中國去找英偉達談芯片進口的事情,但最後能不能賣,決定權在美國政府手裡。 雖然沒把話說死,但顯然美國的立場已經有鬆動了,有可能會同意向中國出口尖端芯片(但不包括10月29日剛剛投產的英偉達Blackwell芯片)。 這顯然是一個巨大勝利。 現在中國AI產業如火如荼,但高性能芯片拿不到,國產的昇騰系列雖然也能用,產能卻一直不足。所以,不久後,中國會買一批高端芯片解燃眉之急,同時也不會放棄芯片的國產化進程。 第四點和第五點分別是對美投資和結束俄烏戰爭的問題,這兩個問題,特朗普說的非常模稜兩可。 根據彭博社的報導,中國在2025年9月中美馬德里貿易談判中提出1萬億美元投資計劃,以換取美國解除對中企限制。而中國商務部的通稿中“美方在投資等領域作出積極承諾”的表述,似乎也證實了這一點。 而特朗普的說法是,“通過這次會議,數千億、數萬億美元的資金湧入我國。”這些錢到底是說日韓的投資?還是說中國的投資?中國會投資多少錢?特朗普沒說,只能繼續觀察了。 俄烏問題同樣模糊,特朗普的說法是“我們將共同努力,嘗試解決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的戰爭。”從這個角度來看,特朗普顯然沒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讓中國施壓俄羅斯停戰。否則以特朗普的性格,早就嚷嚷開了。 當然,可能為了給自己找一點面子回來,特朗普還專門強調了,對中國關稅是47%。言外之意是對華關稅仍然很高,借此來顯示自己並沒有向中國讓步太多。 這47%是咋來的呢?其實完全不靠譜,就是把自己第一次任期的關稅又給疊加上去了而已。 特朗普第一任期給中國分四輪加了關稅,但都不是所有商品,而且一部分商品後來陸續進行了豁免,所以平均稅率大概是百分之十幾的樣子。但根據特朗普自己的算法,平均下來是27%,這樣加上今年的10%芬太尼關稅和10%基礎關稅,就是47%了,選擇這個數字,大概是為了致敬自己是第47任總統吧。 好吧,隨便特朗普怎麼說,他高興就好,反正中國肯定是不會按這47%的關稅交的。 對照中美的表述看下來,我們可以簡單總結一下: 1.中國用進口大豆,換來了美國放鬆芯片管制。 2.中國用進一步加強芬太尼前體的管制,換來了美國取消10%的芬太尼關稅。 3.中國用暫停稀土長臂管轄,換來了美國暫停50%穿透規則。 4.中美對等暫停港口稅。 二、 那麼,如何評價這次中美元首會晤成果呢? 其實吧,中美元首能坐在一起會晤,本身就已經說明問題了。特朗普這個人吧,非常喜歡玩“王對王”,喜歡元首直接談,這樣他就能使用自己的各種談判技巧,來拿到正常談判拿不到的東西。 可是中國呢?中國人習慣於開會研究、集體決策,喜歡讓下面人先談,下面人談好了,再讓領導出面拍板簽約。 所以中方能去韓國和特朗普會晤,本身就說明,雙方在吉隆坡已經達成共識了,只不過要等雙方元首在談判時最終確認和官宣而已。 這麼一看,與其字斟句酌地研究共識內容,不妨把眼光放長遠一點,看看談判中,在共識內容之外傳達出了什麼信息。 首先,就是中國對中美關係和貿易戰的定調。 請注意中國領導人的三段文字表述: 1“中美關係在我們共同引領下,保持總體穩定。” 2“作為世界前兩大經濟體,時而也會有摩擦,這很正常。” 3“中美元首作為掌舵人,應當把握好方向、駕馭住大局,讓中美關係這艘大船平穩前行。” 看到了嗎?哪怕中美之間劍拔弩張,各個環節都進入了競爭態勢,但中國仍然給出了中美關係“總體穩定”的評價,而且把最近的貿易戰視為“摩擦”,而不是戰爭。這就向特朗普傳達出一個信息:中國無意和美國走向全面對抗。 也正因為此,才要求特朗普發揮“掌舵”作用,不要被你手下的小人給帶偏了,破壞中美關係。 這個信息顯然被特朗普注意到了而且也認可了,所以他才會說出“中國是美國最大的伙伴”這句 話。“伙伴”,相比拜登時期的“對手”乃至美國鷹派口中的“敵人”,已經好很多了。 其次,中國關於國際問題的態度。 中國領導人說:“當今世界還有很多難題,中國和美國可以共同展現大國擔當,攜手多辦一些有利於兩國和世界的大事、實事、好事。” 這話是啥意思?顯然,這是要向特朗普表明,中國和美國可以一起治理世界。 而特朗普似乎也同意這個觀點,說:“兩國攜手可以在世界上做成很多大事”。特別是在中美會晤前一天,特朗普專門發了個文:G2 即將開會! G2是啥?簡單來說就是“兩國集團”,這個概念最初是2008年美國《外交》雜誌提出的,指中美兩國合作共同主導世界事務。當然,這個提法只是在學術圈流傳,並沒有進入實質性的兩國框架。 但現在呢?特朗普親口說了G2,就很耐人尋味了。 這不僅證明了美國承認了中國有和自己平起平坐的資格,而且似乎還在宣告:世界的新格局要來了,以前是五常治世界,現在是中美治世界了! 第三,減少中美誤判。 與以往中美元首會晤不太一樣的是,這次中國領導人在會晤中,專門介紹了十五五規劃,還強調說“中國的發展振興同特朗普總統要實現的‘讓美國再次偉大’是並行不悖的,中美兩國完全可以相互成就、共同繁榮。” 跟特朗普介紹十五五幹啥? 顯然,是為了讓特朗普清晰地了解十五五規劃的目標。 咱們都記得“中國製造2025”引發了美國的極度焦慮,認為中國是要取代美國,所以才對中國瘋狂打壓。 而現在呢?面對面向特朗普介紹五年規劃,就是讓特朗普了解中國的真正戰略意圖:中國人就想集中精力發展自己,讓老百姓都過上幸福生活,而不是要“挑戰誰、取代誰”。所以,你們美國人不要總抱着“迫害妄想症”來看中國,中國對取代美國真的沒興趣。 不管特朗普信不信吧,起碼話是說到了。 第四,就是台灣問題。 在此次會晤之前,其實關於台灣問題有很多傳言。 台灣方面希望特朗普當面勸說大陸承諾不對台動武,這樣“特朗普肯定能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而《金融時報》則傳言說,中國要求特朗普明確表態反對台獨,而不是過去的“不支持台獨”。 不過,這兩個傳言,一個都沒實現,中美雙方壓根都沒提台灣的事。 說實話,這其實是個好事情。 台灣本就屬於中國內政,和美國毫無關係,為什麼要和美國人談呢? 美國過去一直用“台灣問題”作為一個籌碼,不高興了就炒作一下台灣問題,然後找中國換取好處。現在呢?中國壓根就不提台灣問題,美國也就沒有了要價的由頭,這樣挺好的。台灣問題是中國的事情,有中國的節奏,無論美國說什麼,做什麼,都無法阻礙統一進程。 所以,從這次中美元首會晤來看,中國應對美國的策略已經完全不同了。 特朗普為啥願意心平氣和坐下來談,而不是像對日本、韓國、烏克蘭那樣頤指氣使?不就是中國的反擊真的打疼了美國嗎! 特朗普之前一直覺得,只要禁運幾顆高端芯片,就能讓中國的先進製造業陷入癱瘓;只要逼產業回流美國,就能在成本和規模上與中國競爭;只要加點關稅,中國經濟就受不了,只能乖乖妥協。 而他從來都沒想過,中國的反制之劍,也能真正讓美國感受到疼。 中國已經用事實證明,中國完全可以對等對美國造成傷害,美國要想發展,靠威逼施壓是沒用的,中國人不吃這一套,只能平等商談才行。 而這,就是這次會晤反映出的中國的最大改變與進步。 所以,雖然這次的會晤只是休戰而不是停戰,但中國已經證明了現有手段的有效性。那麼在下一步的中美博弈中,中國只會更加遊刃有餘。
    0 评论 ·1 分享 ·10K 阅读量 ·0 Reviews
  • ABC中文的报道指出,前几天,美国总统特朗普说:“让一个共产主义者掌权?听着,你只要回顾一下过去一千年,这种事发生过很多次,一千年了,从来没有成功过。”然而中国既是一个共产主义国家,又运行得相当不错,这是他和美国普遍不情愿也要面对的事实。 文章回顾了中国通过“资本主义式的共产主义”策略崛起的过程:早在2000年代,中国以低价策略击垮美国的稀土产业,夺取了全球主导地位。而美国在此期间忙于战争,错失了“斯普特尼克时刻”——即本应激发技术与产业革命的危机觉醒。如今,中国再次通过控制关键矿产、发展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在多领域实现突破。 文章提到,中国DeepSeek于今年1月22日发布了其人工智能模型,这些模型的成本仅为美国同类产品的一个零头。所有人此前都认为中国在人工智能角力中远远落后于美国,但事实证明这种看法是错误的。 此外,中国还在工业自动化方面领先,连澳大利亚商场使用的机器人也来自中国公司宇树科技。“如果说中国制造的机器人在彭里斯的购物中心里四处游荡,播放广告,还能帮顾客把东西送到停车场,这还不算是一个“斯普特尼克时刻”,还不算证明共产主义行得通的话,那我真不知道什么才算了。ABC新闻财经节目主持人Alan Kohler说。
    ABC中文的报道指出,前几天,美国总统特朗普说:“让一个共产主义者掌权?听着,你只要回顾一下过去一千年,这种事发生过很多次,一千年了,从来没有成功过。”然而中国既是一个共产主义国家,又运行得相当不错,这是他和美国普遍不情愿也要面对的事实。 文章回顾了中国通过“资本主义式的共产主义”策略崛起的过程:早在2000年代,中国以低价策略击垮美国的稀土产业,夺取了全球主导地位。而美国在此期间忙于战争,错失了“斯普特尼克时刻”——即本应激发技术与产业革命的危机觉醒。如今,中国再次通过控制关键矿产、发展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在多领域实现突破。 文章提到,中国DeepSeek于今年1月22日发布了其人工智能模型,这些模型的成本仅为美国同类产品的一个零头。所有人此前都认为中国在人工智能角力中远远落后于美国,但事实证明这种看法是错误的。 此外,中国还在工业自动化方面领先,连澳大利亚商场使用的机器人也来自中国公司宇树科技。“如果说中国制造的机器人在彭里斯的购物中心里四处游荡,播放广告,还能帮顾客把东西送到停车场,这还不算是一个“斯普特尼克时刻”,还不算证明共产主义行得通的话,那我真不知道什么才算了。ABC新闻财经节目主持人Alan Kohler说。
    0 评论 ·0 分享 ·4K 阅读量 ·0 Reviews
  •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川习会前,指示国防部「立即」开始测试美国的核子武器。
    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研究员潘达(Ankit Panda)表示,如果美国真的朝恢复核试验的方向迈进,实际上等于给中国和俄罗斯许可,让它们能重新展开全面核试验,而这两个国家已经多年未这样做。
    卫星图像显示,位于新疆的罗布泊核试验场正在重启建设工程。多位专家近期针对该地区的研究中指出,此次建设包括可用于地下核试验的新隧道,这或许有助中国研发新型核武器。
    报导形容,中国重启新疆罗布泊核试验场的建设工程或许是在释放信号,就是若其他国家恢复核试,中国也可采取对等回应。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川习会前,指示国防部「立即」开始测试美国的核子武器。 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研究员潘达(Ankit Panda)表示,如果美国真的朝恢复核试验的方向迈进,实际上等于给中国和俄罗斯许可,让它们能重新展开全面核试验,而这两个国家已经多年未这样做。 卫星图像显示,位于新疆的罗布泊核试验场正在重启建设工程。多位专家近期针对该地区的研究中指出,此次建设包括可用于地下核试验的新隧道,这或许有助中国研发新型核武器。 报导形容,中国重启新疆罗布泊核试验场的建设工程或许是在释放信号,就是若其他国家恢复核试,中国也可采取对等回应。
    0 评论 ·0 分享 ·4K 阅读量 ·0 Reviews
  • 德媒《经济周刊》发表评论称,釜山中美首脑会晤的真正赢家是中国,因为北京只是暂停了自己新近发布的反制措施,却换来了美国真金白银的关税让步。相比之下,美国并未获得北京的任何结构性让步。中国的稀土出口管制只是“暂停”,随时可以重新启用,因此在战略上仍保有筹码。
    评论认为,特朗普口中的“胜利”,实际上是中国以更低代价换来贸易战缓和的外交成果。此次“休战”将让中美贸易战从“热战”转入“冷战”阶段,而最大受益者是北京。中国将利用这段时间加速技术自主化进程,在电动车、可再生能源、机器人、生物技术等领域扩大领先优势,弥补芯片短板,并将这些目标纳入下一版五年规划。
    德媒《经济周刊》发表评论称,釜山中美首脑会晤的真正赢家是中国,因为北京只是暂停了自己新近发布的反制措施,却换来了美国真金白银的关税让步。相比之下,美国并未获得北京的任何结构性让步。中国的稀土出口管制只是“暂停”,随时可以重新启用,因此在战略上仍保有筹码。 评论认为,特朗普口中的“胜利”,实际上是中国以更低代价换来贸易战缓和的外交成果。此次“休战”将让中美贸易战从“热战”转入“冷战”阶段,而最大受益者是北京。中国将利用这段时间加速技术自主化进程,在电动车、可再生能源、机器人、生物技术等领域扩大领先优势,弥补芯片短板,并将这些目标纳入下一版五年规划。
    0 评论 ·0 分享 ·3K 阅读量 ·0 Reviews
  • 详细说一下美国关税到底怎么算的:

    先说结论,对于大部分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商品,就是 20% 左右。

    最终关税公式= 基础税率(WTO成员国的标准关税税率) + 301关税(如果在清单内) + 232关税(如果在清单内) + 芬太尼关税(10%) + 对等关税(10%)

    不在301和232关税范围的产品(涵盖了大部分产品)
    最终关税 = 基础税率(0-3%) + 10%(对等关税) + 10%(芬太尼关税)

    232关税范围的产品(钢铝、铜、汽车零部件)
    最终关税 = 基础税率(0-3%) + 25%或50%(232关税) + 10%(芬太尼关税)

    301关税范围的产品(‌特朗普第一任期和拜登任期加征的关税)
    最终关税 = 基础税率(0-3%) + 7.5%至100%(301关税) + 10%(对等关税) + 10%(芬太尼关税)

    同时在301和232关税范围的产品(少部分产品)
    最终关税 = 基础税率(0~3%) + 7.5%至100%(301关税) + 10%(芬太尼关税) + 25%或50%(232关税)

    价值800美元及以下小包裹(跨境电商产品)

    最终关税 = 54% 的从价关税,或每件包裹 100 美元的从量关税。
    详细说一下美国关税到底怎么算的: 先说结论,对于大部分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商品,就是 20% 左右。 最终关税公式= 基础税率(WTO成员国的标准关税税率) + 301关税(如果在清单内) + 232关税(如果在清单内) + 芬太尼关税(10%) + 对等关税(10%) 不在301和232关税范围的产品(涵盖了大部分产品) 最终关税 = 基础税率(0-3%) + 10%(对等关税) + 10%(芬太尼关税) 232关税范围的产品(钢铝、铜、汽车零部件) 最终关税 = 基础税率(0-3%) + 25%或50%(232关税) + 10%(芬太尼关税) 301关税范围的产品(‌特朗普第一任期和拜登任期加征的关税) 最终关税 = 基础税率(0-3%) + 7.5%至100%(301关税) + 10%(对等关税) + 10%(芬太尼关税) 同时在301和232关税范围的产品(少部分产品) 最终关税 = 基础税率(0~3%) + 7.5%至100%(301关税) + 10%(芬太尼关税) + 25%或50%(232关税) 价值800美元及以下小包裹(跨境电商产品) 最终关税 = 54% 的从价关税,或每件包裹 100 美元的从量关税。
    0 评论 ·0 分享 ·3K 阅读量 ·0 Reviews
  • 特朗普发文:感谢中国同意继续供应稀土、关键矿产和磁性材料,开始购买美国能源和大豆等农产品,农民们非常高兴。
    谈判大获全胜!釜山这场对话藏不住的惊喜
    特朗普发文:感谢中国同意继续供应稀土、关键矿产和磁性材料,开始购买美国能源和大豆等农产品,农民们非常高兴。 谈判大获全胜!釜山这场对话藏不住的惊喜
    0 评论 ·0 分享 ·1K 阅读量 ·0 Reviews
  • “中国大陆的实力和成熟度,令全世界刮目相看。全世界欠中国一个大大的人情。”对于中美在吉隆坡会晤就关税等问题基本达成举世瞩目的框架协议,郑丽文也以身为中国人为荣。她形容说,美国在特朗普领导下,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横冲直撞,中国大陆力挽狂澜驯服了这匹野马,既救了全世界的经济,又救了美国。
    “中国大陆的实力和成熟度,令全世界刮目相看。全世界欠中国一个大大的人情。”对于中美在吉隆坡会晤就关税等问题基本达成举世瞩目的框架协议,郑丽文也以身为中国人为荣。她形容说,美国在特朗普领导下,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横冲直撞,中国大陆力挽狂澜驯服了这匹野马,既救了全世界的经济,又救了美国。
    0 评论 ·0 分享 ·4K 阅读量 ·0 Reviews
  • 美国参议院以51票赞同、47票反对的结果通过决议,终止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全球范围内实施的全面关税政策。
    美国参议院以51票赞同、47票反对的结果通过决议,终止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全球范围内实施的全面关税政策。
    0 评论 ·1 分享 ·8K 阅读量 ·0 Reviews
  • 据参考消息援引西班牙《先锋报》网站8月23日报道,法国与意大利之间的一起严重外交事件暴露了欧洲在乌克兰危机上的分歧,这削弱了欧盟在特朗普与普京对话中的影响力。

    据报道,意大利驻法国大使埃玛努埃拉·达历山德罗被召至法国外交部,后者就意大利副总理马泰奥·萨尔维尼的“不可接受的言论”发出指责。

    萨尔维尼此前表示他完全反对将意大利军队派往乌克兰,并用非常蔑视的语气说:“如果马克龙想去,就让他戴上头盔、穿上防弹背心、拿起步枪去吧,但我想他肯定会孤身一人去,因为没有一个法国人会跟随他。”

    萨尔维尼多年来一直是特朗普崇拜者和亲俄派人物,以言辞过激和反移民政策著称。这位联盟党领导人在米兰发表了这番争议性言论。作为意大利总理梅洛尼的盟友,他表示必须停止讨论欧洲重整军备、共同举债购买导弹“以及其他马克龙式主张”,并信任特朗普的调解。“我们的孩子不会去乌克兰作战。”他强调。

    梅洛尼选择保持沉默,以免危及其执政联盟的凝聚力。而联盟党却火上浇油。该党在参议院的议会党团领袖马西米利亚诺·罗密欧建议法国总统,为避免法意之间产生进一步的争端,应停止提出欧洲核保护伞、欧洲军队和欧洲导弹等议题,因为这些议题无助于实现和平。罗密欧强调:“我们让特朗普和真正渴望和平的人去办吧。”
    据参考消息援引西班牙《先锋报》网站8月23日报道,法国与意大利之间的一起严重外交事件暴露了欧洲在乌克兰危机上的分歧,这削弱了欧盟在特朗普与普京对话中的影响力。 据报道,意大利驻法国大使埃玛努埃拉·达历山德罗被召至法国外交部,后者就意大利副总理马泰奥·萨尔维尼的“不可接受的言论”发出指责。 萨尔维尼此前表示他完全反对将意大利军队派往乌克兰,并用非常蔑视的语气说:“如果马克龙想去,就让他戴上头盔、穿上防弹背心、拿起步枪去吧,但我想他肯定会孤身一人去,因为没有一个法国人会跟随他。” 萨尔维尼多年来一直是特朗普崇拜者和亲俄派人物,以言辞过激和反移民政策著称。这位联盟党领导人在米兰发表了这番争议性言论。作为意大利总理梅洛尼的盟友,他表示必须停止讨论欧洲重整军备、共同举债购买导弹“以及其他马克龙式主张”,并信任特朗普的调解。“我们的孩子不会去乌克兰作战。”他强调。 梅洛尼选择保持沉默,以免危及其执政联盟的凝聚力。而联盟党却火上浇油。该党在参议院的议会党团领袖马西米利亚诺·罗密欧建议法国总统,为避免法意之间产生进一步的争端,应停止提出欧洲核保护伞、欧洲军队和欧洲导弹等议题,因为这些议题无助于实现和平。罗密欧强调:“我们让特朗普和真正渴望和平的人去办吧。”
    0 评论 ·0 分享 ·4K 阅读量 ·0 Reviews
  •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日本发表演讲。表明在他的努力下,印度和巴基斯坦冲突得以和平解决。同时强调:印度有7架“漂亮”战机被巴基斯坦击落!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日本发表演讲。表明在他的努力下,印度和巴基斯坦冲突得以和平解决。同时强调:印度有7架“漂亮”战机被巴基斯坦击落!
    0 评论 ·0 分享 ·4K 阅读量 ·0 Reviews
  • 中国对台海统一的全域压力测试已基本完成,美国针对台海议题的各类博弈手段几乎已悉数用尽。

    若此次关税博弈顺利落定,中国将彻底摆脱外部掣肘,无需动武便可直接启动司法程序——以法律为利器裁决“台独”分子,实现精准抓捕、逐个清算;所有与“台独”勾连的产业,要么强制割离“台独”链条,要么依法受到严厉制裁。

    厦门公安局那份《悬赏通告》的发布,堪称台海局势的“分水岭”。18名台湾“心战大队”骨干被实名列入红榜悬赏,赏金明码标价,宣告台海博弈从“口头威慑”迈入“司法实操”。过去大陆的“警告、红线、通牒”,如今已升级为“执行、逮捕、判决”,这绝非象征性施压,而是一场真刀真枪的法律交锋。

    “台独”不再是模糊的政治争议,而是明确的刑事罪行。赖清德仍沉迷于“岛内主导、美国背书”的虚幻泡影,却未意识到这纸通缉令已彻底击碎“台独”叙事。他妄图借“双十讲话”造势,殊不知这番言论反倒成了大陆启动司法程序的“信号弹”。

    国台办与外交部几乎同步发声,措辞罕见直白:“顽固坚持台独立场,混淆视听,渲染威胁。”这并非普通外交表态,而是对“台独”行径的法律定性——此后,凡宣扬“台湾不是中国的”相关言论,不再是单纯的“言论风险”,而是触及刑责的“犯罪风险”。赖清德的“国庆演讲”,最终沦为他自证其罪的“书面供状”。

    经济战线上,台湾已被美国推入深渊。特朗普政府推行的“20%+N”关税政策,让台湾制造业遭遇重创:纺织、石化、机床等支柱产业全面承压,机床行业税率高达24.7%,远超日韩同行业水平。为换取所谓“美方友好”,赖清德抛出2500亿美元采购计划,开放美国农产品市场,甚至拟将对美投资追加至4000亿美元——这一数额近乎台湾GDP的一半!但特朗普的回应却是再度启动“232条款调查”,计划对台湾半导体征收25%至50%的高额关税,让台积电的“美国梦”瞬间沦为“产业搬空噩梦”。

    2025年3月,台积电宣布累计对美投资达1650亿美元,这家全球顶尖芯片企业彻底沦为美国的“产业人质”。生产线外迁、新台币汇率飙升至28字头、中小企业利润归零,赖清德以2300万台湾民众的饭碗为赌注,换来的不过是美国的虚幻承诺。

    与此同时,大陆的布局从未停歇。10月2日,“海峡雷霆-2025A”军演全面展开,演练查证、拦截、扣押“一条龙”流程,完整复刻联合封控全链条。专家一语道破核心:“困住‘台独’的笼子已扎得够紧,这不是试探,而是对统一能力的实战验证——大陆已完成台海统一的全域压力测试。”

    • 政治上,彻底切断“独派话语”传播渠道,让“台独”言论沦为人人喊打的违法言论;

    • 经济上,精准反制“美台勾结”,以市场规则和关税杠杆斩断“台独”产业资金链;

    • 军事上,通过常态化演训和全域封控,完成对台海通道的全面压制测试。

    接下来,便是“法治收网”的关键阶段。解放军无需登陆作战,一份份通缉令、判决书便能让“台独”分子无处遁形。真正令“台独”胆寒的,从来不是导弹升空,而是法律传票的落地。

    反观美国,关税施压、产业转移、军购捆绑、农产品准入等牌已悉数打尽,其对台政策早已从“表面支持”蜕变为“极限榨取”,甚至逼迫台湾将国防预算提升至GDP的5%至10%——这哪里是盟友相待,分明是明火执仗的掠夺!

    台湾早已不是美国的“伙伴”,而是其遏制中国发展的“棋子”。而大陆未动一兵一卒,便实现了对“台独”的三线合围:法理线将“台独”从政治争议转为刑事犯罪,经济线以市场力量打断“台独”资金供给,军事线以演训封控完成战略压制。

    正如学者所言:“战争从来不是统一的必然选项,法治才是最稳固的统一路径。”当“台独”分子成为司法追责对象,统一的逻辑便彻底改写——通缉令取代了战书,判决书成为了统一令。这便是新时代的大国智慧:不靠炮火轰鸣,不靠武力威吓,而是以制度之力、法律之威,收复土地、凝聚人心。

    此刻的台湾,经历的不是“战争边缘的试探”,而是“法治收网的实锤”;不是“统一前夜的酝酿”,而是“司法判决的启动”。美国的旧牌已然打光,“台独”的旧梦已然破碎,中国对统一路径的全面压力测试已圆满收官。接下来,无需开战,只需严格执行法律,“台独”分子一个也跑不了!
    中国对台海统一的全域压力测试已基本完成,美国针对台海议题的各类博弈手段几乎已悉数用尽。 若此次关税博弈顺利落定,中国将彻底摆脱外部掣肘,无需动武便可直接启动司法程序——以法律为利器裁决“台独”分子,实现精准抓捕、逐个清算;所有与“台独”勾连的产业,要么强制割离“台独”链条,要么依法受到严厉制裁。 厦门公安局那份《悬赏通告》的发布,堪称台海局势的“分水岭”。18名台湾“心战大队”骨干被实名列入红榜悬赏,赏金明码标价,宣告台海博弈从“口头威慑”迈入“司法实操”。过去大陆的“警告、红线、通牒”,如今已升级为“执行、逮捕、判决”,这绝非象征性施压,而是一场真刀真枪的法律交锋。 “台独”不再是模糊的政治争议,而是明确的刑事罪行。赖清德仍沉迷于“岛内主导、美国背书”的虚幻泡影,却未意识到这纸通缉令已彻底击碎“台独”叙事。他妄图借“双十讲话”造势,殊不知这番言论反倒成了大陆启动司法程序的“信号弹”。 国台办与外交部几乎同步发声,措辞罕见直白:“顽固坚持台独立场,混淆视听,渲染威胁。”这并非普通外交表态,而是对“台独”行径的法律定性——此后,凡宣扬“台湾不是中国的”相关言论,不再是单纯的“言论风险”,而是触及刑责的“犯罪风险”。赖清德的“国庆演讲”,最终沦为他自证其罪的“书面供状”。 经济战线上,台湾已被美国推入深渊。特朗普政府推行的“20%+N”关税政策,让台湾制造业遭遇重创:纺织、石化、机床等支柱产业全面承压,机床行业税率高达24.7%,远超日韩同行业水平。为换取所谓“美方友好”,赖清德抛出2500亿美元采购计划,开放美国农产品市场,甚至拟将对美投资追加至4000亿美元——这一数额近乎台湾GDP的一半!但特朗普的回应却是再度启动“232条款调查”,计划对台湾半导体征收25%至50%的高额关税,让台积电的“美国梦”瞬间沦为“产业搬空噩梦”。 2025年3月,台积电宣布累计对美投资达1650亿美元,这家全球顶尖芯片企业彻底沦为美国的“产业人质”。生产线外迁、新台币汇率飙升至28字头、中小企业利润归零,赖清德以2300万台湾民众的饭碗为赌注,换来的不过是美国的虚幻承诺。 与此同时,大陆的布局从未停歇。10月2日,“海峡雷霆-2025A”军演全面展开,演练查证、拦截、扣押“一条龙”流程,完整复刻联合封控全链条。专家一语道破核心:“困住‘台独’的笼子已扎得够紧,这不是试探,而是对统一能力的实战验证——大陆已完成台海统一的全域压力测试。” • 政治上,彻底切断“独派话语”传播渠道,让“台独”言论沦为人人喊打的违法言论; • 经济上,精准反制“美台勾结”,以市场规则和关税杠杆斩断“台独”产业资金链; • 军事上,通过常态化演训和全域封控,完成对台海通道的全面压制测试。 接下来,便是“法治收网”的关键阶段。解放军无需登陆作战,一份份通缉令、判决书便能让“台独”分子无处遁形。真正令“台独”胆寒的,从来不是导弹升空,而是法律传票的落地。 反观美国,关税施压、产业转移、军购捆绑、农产品准入等牌已悉数打尽,其对台政策早已从“表面支持”蜕变为“极限榨取”,甚至逼迫台湾将国防预算提升至GDP的5%至10%——这哪里是盟友相待,分明是明火执仗的掠夺! 台湾早已不是美国的“伙伴”,而是其遏制中国发展的“棋子”。而大陆未动一兵一卒,便实现了对“台独”的三线合围:法理线将“台独”从政治争议转为刑事犯罪,经济线以市场力量打断“台独”资金供给,军事线以演训封控完成战略压制。 正如学者所言:“战争从来不是统一的必然选项,法治才是最稳固的统一路径。”当“台独”分子成为司法追责对象,统一的逻辑便彻底改写——通缉令取代了战书,判决书成为了统一令。这便是新时代的大国智慧:不靠炮火轰鸣,不靠武力威吓,而是以制度之力、法律之威,收复土地、凝聚人心。 此刻的台湾,经历的不是“战争边缘的试探”,而是“法治收网的实锤”;不是“统一前夜的酝酿”,而是“司法判决的启动”。美国的旧牌已然打光,“台独”的旧梦已然破碎,中国对统一路径的全面压力测试已圆满收官。接下来,无需开战,只需严格执行法律,“台独”分子一个也跑不了!
    0 评论 ·0 分享 ·2K 阅读量 ·0 Reviews
  • 中美元首会晤10月30日中午结束,历时约1小时40分钟。据直播画面显示,会谈结束后,特朗普与习近平一同走出会场,面带微笑,并在分别时再次握手,简短攀谈。特朗普离开前还凑近习近平对他耳语,并亲自送习近平到车边。
    中美元首会晤10月30日中午结束,历时约1小时40分钟。据直播画面显示,会谈结束后,特朗普与习近平一同走出会场,面带微笑,并在分别时再次握手,简短攀谈。特朗普离开前还凑近习近平对他耳语,并亲自送习近平到车边。
    0 评论 ·0 分享 ·1K 阅读量 ·0 Reviews
更多结果
升级到专业版
选择适合您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