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人在西奈半岛定居的尝试可以追溯到古代,即公元16和17世纪。当时,一些埃及犹太人试图迁往西奈山,并最终取得了成功。
有大量研究表明,犹太人对西奈半岛的兴趣可以追溯到有组织的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于19世纪建立之前的几个世纪。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犹太人移居巴勒斯坦之前,他们曾多次尝试在西奈半岛定居。

应许之地
自19世纪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兴起以来,西奈一直是犹太复国主义思想家们关注的焦点,他们试图将宗教神话转化为政治计划。在欧洲发端的犹太复国主义思想试图复兴“应许之地”计划。
该计划并非将巴勒斯坦视为圣经承诺的中心,而是将整个埃及——尤其是西奈——视为这一历史梦想的自然延伸。
在圣经叙事中,埃及似乎与以色列先知们的旅程息息相关,从亚伯拉罕到约瑟,再到摩西。西奈半岛在这一叙事中占据着中心地位,并被称成“流浪之地”——以色列人在出埃及后曾在那里流浪了40年,象征着一段迷失和寻找应许之地的时期。
从这个角度来看,犹太复国主义思想认为犹太人在西奈半岛有着历史根源,并致力于确立他们从《旧约》到现代一直存在于此的理念。
值得注意的是,犹太复国主义的创始人及其后继者在早期研究中,或明或暗地使用了“埃及巴勒斯坦”一词。这种描述超越了简单的地理含义,具有更深层次的政治和意识形态层面。
历史学家祖贝达·阿塔在其著作《尼罗河中的以色列》中指出,自20世纪初以来,犹太复国主义思想并未将西奈视为纯粹的埃及领土,而是将其视为一个开放的地理空间,可以构成犹太复国主义计划重要领域的一部分。
此类文献中使用的术语,例如“埃及巴勒斯坦”或“南巴勒斯坦”,反映了一种扩张主义倾向,试图在圣经的基础上重新划定边界,象征性地将西奈纳入“大以色列”的版图。
历史学家穆罕默德·阿菲菲在其研究著作《埃及巴勒斯坦:古老的犹太复国主义梦想》中指出,这种论述不仅仅是一种语言或文化上的努力,而是犹太复国主义思想中一贯的政治取向的延伸,旨在将西奈描绘成一块没有特定民族认同的土地,从而在思想上为以色列计划在必要时将其吞并或剥削做好准备。

回归梦
重返西奈的梦想始终萦绕在以西奥多·赫茨尔为首的犹太复国主义运动早期领导人的心头。
历史学家穆罕默德·阿菲菲解释称,这种兴趣的最初迹象出现在1517年奥斯曼帝国统治埃及之初。当时的一些记载称,在苏丹塞利姆一世和苏莱曼大帝以及之后的一些时期,犹太人曾试图在西奈部分地区建立有限的定居点。
然而,奥斯曼帝国抵制了这些尝试,并担心它们会威胁该地区的安全,尤其是鉴于西奈半岛当时是连接北非各省与奥斯曼帝国中心的重要枢纽,也是从马格里布到希贾兹的朝觐商队的必经之地。
在试图在该地区定居的小型犹太群体与圣凯瑟琳修道院的僧侣发生冲突之后,奥斯曼当局曾多次实施干预,并阻止任何犹太人在西奈半岛建立定居点。
这些早期事件揭示了犹太复国主义者对西奈半岛兴趣的根源,在几个世纪之后,这种兴趣在犹太人现代扩张主义思想的背景下强势回归。

定居西奈
以色列地理学家、政治家梅隆·本维尼斯蒂在其著作《神圣景观:1948年以来被埋葬的圣地历史》当中指出,将宗教符号和历史记忆转化为地图和地名,是以色列构建国家合法性和重塑圣地地缘政治格局的核心工具。
以色列地理学家兼历史学家耶霍舒亚·本-阿里耶在其著作《在19世纪重新发现圣地》当中,展示了19世纪的地图和游记如何重新定义圣地的含义,并为其后来的政治利用铺平了道路。
在此基础上,西奈半岛在早期犹太复国主义思想中作为可以融入“大巴勒斯坦”愿景的延伸而出现,而赫茨尔关于阿里什和西奈半岛项目的谈判便是明证,其完整的印刷版日志对此有所记载。
德国犹太复国主义理论家大卫德斯·特里奇也将在埃巴边界的埃及一侧建立“埃及巴勒斯坦”的构想,视为迈向巴勒斯坦目标的过渡区,也是实现犹太复国主义圣地计划的一部分。
因此,在现代犹太复国主义的意识形态中,我们会看到,西奈不仅仅是埃及和巴勒斯坦之间的一道过渡沙漠,而是一个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和宗教价值的地区。
保罗·弗里德曼计划
随着现代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在19世纪下半叶的兴起,人们开始有组织地尝试在西奈及其附近建立犹太人定居点。其中最著名的是在1891年至1892年间进行的保罗·弗里德曼计划——该计划蕴含着深刻的政治和宗教内涵。
穆罕默德·阿菲菲在其研究中解释称,保罗·弗里德曼是一位犹太裔德国新教徒,他接受了在他称之为“米甸之地”的地区建立殖民地的想法——这种想法源于《摩西五经》,因为先知摩西在出埃及后曾在此地避难。
该计划揭示了基督教新教与犹太复国主义思想在复兴“应许之地”的理念上建立的早期联盟。这一联盟在后来发展成为20世纪美国支持以色列的支柱之一。
弗里德曼计划最危险的方面不仅在于其宗教层面,还在于他提出的地理野心。他提议修建一条连接地中海海法和红海亚喀巴的通道以取代苏伊士运河,从而削弱埃及的经济和战略地位。
根据弗里德曼的设想,这条运河将削弱埃及的地缘政治地位,使之失去对世界最重要海上通道的控制,进而为重塑地区影响力版图并使之有利于犹太复国主义计划而铺平道路。
埃及巴勒斯坦项目
1897年,第一届犹太复国主义大会在巴塞尔召开后,赫茨尔开始将会议的口号转化为具体的实地项目。他不仅考虑将巴勒斯坦作为未来犹太国家的所在地,还从他的角度寻找其他更合适的地点,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西奈半岛。
赫茨尔正式向英国政府提出请求,探讨在其支持下建立犹太殖民地的可能性,并提出了包括塞浦路斯和西奈在内的几个地理选择。
根据祖贝达·阿塔在其著作中的说法,英国方面断然拒绝了犹太人在塞浦路斯定居的想法,因为该岛作为东地中海上的海军基地而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然而,英国表示愿意研究西奈定居点项目。
在随后几年内,犹太复国主义组织领导人与英国殖民地大臣约瑟夫·张伯伦以及后来的英国驻埃及军官克罗默勋爵进行了密切接触。
西奈被视为一个靠近巴勒斯坦的地区,有利于向阿拉伯黎凡特地区扩张。犹太复国主义领导人还试图说服英国相信,在西奈建立犹太人定居点将构成苏伊士运河的天然防线,而这符合英国保护这条世界重要海上通道的利益。
继赫茨尔于1902年底与英国驻埃及军官克罗默勋爵接触之后,后者同意于1903年初派遣一个技术代表团前往阿里什和西奈,以考察建立定居点的可能性与资源。
莫迪凯·埃利亚夫在其著作《英国与圣地1838-1914:英国驻耶路撒冷领事馆文件选集》当中记录称,克罗默于1903年5月14日写道:要重启该项目,就必须确保水源充足。为此,必须从尼罗河引水,并在苏伊士运河下方修建隧道和管道。
水资源短缺
为此目的而编写的委员会报告指出,阿里什谷和巴达维尔湖周边地区的人口密度有限,且大多数人口是游牧的贝都因人,报告作者认为这证明了他们与土地之间的联系薄弱。
报告还指出了当地水资源匮乏和农业活动乏力的问题,但强调使用先进的工程方法可以进行土地复垦。这使得西奈在当时的犹太复国主义话语中被视为一块适合定居的土地。然而,首席灌溉工程师威廉·加斯汀的评估在阻止该项目获批的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并最终结束了该计划。
德斯蒙德·斯图尔特在其文章《赫茨尔在巴勒斯坦和埃及的行程》中,详细描述了英国的争论焦点如何在塞浦路斯之后转向阿里什的替代方案,而赫茨尔的完整日志则反映了西奈是如何被提议作为英国庇护下的犹太临时定居点的替代方案的。
阿菲菲指出,这份报告中的描述和思想代表了现代以色列在构建对西奈的看法时所依赖的思想基础,无论是在1967年之后的占领时期,还是在随后对该地区未来发展的战略愿景中。
该报告用大量篇幅讨论了水资源问题,并提出了通过苏伊士运河下方的运河或隧道将尼罗河水输送至西奈的想法。
该报告还包含了对所谓埃及巴勒斯坦的清晰政治愿景,并将其版图明确为北至地中海、东至奥斯曼帝国边界、南至阿里什河谷、西至苏伊士运河,而这大致与当代西奈半岛的边界相同。
尽管赫茨尔不断试图利用其与克罗默勋爵的关系来推进该项目,但当时由总督阿巴斯·希尔米领导的埃及政府却正式拒绝了这一项目。这位总督以对奥斯曼帝国和苏丹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的忠诚而闻名,并以埃及与奥斯曼帝国的法律关系作为依据来证明其立场的合理性——奥斯曼帝国不允许割让主权领土。
因此,克罗默后来意识到犹太复国主义的尝试纯属徒劳。他向伦敦发送了一份秘密报告,解释称该项目不可行,埃及方面的反对是基于现实评估,而非宗教偏见。他还强调,停止支持赫茨尔“追求遥不可及的梦想”才是明智之举。
对于该项目的失败,赫茨尔在其回忆录中表达了他的失望之情:“我以为西奈项目一定会成功,但如今我看到它彻底消亡了。”
现代犹太复国主义者首次试图渗透并占领埃及领土的尝试就此终结。然而,它很早就显露出了将其作为历史巴勒斯坦的延伸和“应许之地”计划的一部分的企图,此外,它还利用水资源作为在该地区施加政治影响的工具。

亚历山大·克尼塞维奇的计划
尽管赫茨尔在20世纪初的西奈定居计划失败了,但犹太复国主义者扩张到该地区的梦想并未停止。随着1906年埃及-奥斯曼帝国边境危机的爆发——后来这被称为第一次塔巴问题,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在英国和奥斯曼帝国之间不断升级的紧张局势中看到了重启其计划的新机遇。
穆罕默德·阿菲菲博士解释称,该运动的领导人认为,当时统治埃及的英国可能会允许犹太人在西奈建立定居点,作为抵御奥斯曼帝国影响的缓冲区。
在上世纪第二个十年初,犹太复国主义势力再次尝试通过犹太人亚历山大·克尼塞维奇的计划而在西奈半岛定居。克尼塞维奇是一位英国官员,曾在1905年至1914年期间担任英国驻加沙总领事。
莫迪凯·埃利亚夫在其著作《英国与圣地》中收集的英国文献(尤其是与埃及拉法土地相关的文献)表明,克尼塞维奇曾试图在拉法和阿里什边境购买土地,以建立犹太人聚居地。他向英国驻开罗总督埃尔登·戈斯特提交了这一计划,以寻求政治支持。
1911年4月的信件显示,英国当局密切关注着这些努力。克尼塞维奇几乎成功在拉法和阿里什附近地区购买了5万德南的土地,但后来,英国当局在基奇纳勋爵的领导下对这笔交易采取了坚决的反对立场。1913年,埃及对在其边境地区进行非法土地买卖活动的反对日益强烈。
面对多方的反对,犹太人在西奈半岛建立定居点的项目再次失败。埃及方面果断做出决定,禁止向外国人出售边境地区的土地,并且鉴于该地区的敏感性,任何希望在当地拥有土地的埃及人都必须首先获得国防部的批准,此外,英国也选择避免事态升级。
尽管西奈半岛的犹太复国主义定居点项目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就已逐渐消退,但利用埃及的地理位置为犹太复国主义项目服务的想法在后来的以色列思想中依然存在,并且在以色列建国后又以新的形式重新出现,甚至是在今天,尤其是在加沙的灭绝战争以及以色列领导层批准将加沙居民迁移至西奈半岛的背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