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电视台就“十月战争”主题制作的“三部曲”已经成为了这场持续两周多的冲突最重要的视听资料之一。这场冲突最终以阿拉伯国家在与以色列的长期对抗中取得首场“胜利”而告终。尽管许多人认为,一些阿拉伯力量参战并非为了取得全面胜利,而只是为了证明缔造和平的合理性。

半岛电视台为纪念“十月战争”40周年而于2013年制作了3部影片,连同英国广播公司制作的一部英语纪录片而被视为该主题下最丰富的纪录片素材。这些影片参考了埃及、叙利亚、巴勒斯坦甚至以色列等国参与了这场战争的军事和领导人物,同时还利用了这场战争的现场档案录像和秘密情报报告中的相关信息。

突袭

这部纪录片三部曲当中的第一部分,讲述了以色列情报部门在阿拉伯人突袭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前线的最后几天内如何失算,并误以为阿拉伯人的行动只是例行演习,真正的袭击不会发生。

已故埃及总统纳赛尔的女婿、其继任者萨达特的私人秘书阿什拉夫·马尔万在零点前夕向以色列情报部门传达了阿拉伯军队计划于次日傍晚6时发动进攻的消息,但这些消息并没有让以色列情报部门占据任何先机。

关于阿什拉夫·马尔万的行为究竟是对埃及的真正背叛还是对以色列的欺骗,当时的历史学家意见不一。这种观点基于阿拉伯军队的进攻始于1973年10月6日下午2时,而不是今晚6时。然而,这场突袭使得时任以色列国防部长的摩西·达扬未能采取必要措施以击退袭击,而袭击发生在犹太宗教节日赎罪日这一天——赎罪日被认为是犹太教节日中最神圣的一天。

埃及的计划是实施士兵们在此前6年内一直在训练的计划:5个独立的师突袭苏伊士运河。这一成功得益于阿什拉夫·马尔万的作用。在半岛电视台纪录片的第一部分当中,他被描绘成一位主要服务于埃及利益的联合特工。以色列人被告知战斗将于下午6时开始,但他们直到当天下午才开始安排坦克的调动,而实际上进攻是在当天中午开始的。

早期协议

近年来,关于“十月战争”的记录不断涌现,从而揭示了一些此前隐藏的秘密和细节。然而,在阿拉伯人对那场冲突的记忆中最重要的一点是,阿拉伯人似乎团结在一个共同的目标下:恢复1967年战争及其惨败所损失的“荣誉”。

在这场进攻发起的8个月前,萨达特和阿萨德就一项联合计划达成了一致,并计划同时从两条不同的战线向以色列宣战。阿萨德的梦想是为1967年的战败复仇——那场战败发生在他担任叙利亚国防部长期间。他的国家失去了戈兰高地,这使得他将收复这片领土视为其个人事务,并将这项任务视为一场解放战争。

另一方面,当时的埃及总统萨达特却持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这场战争是一场“挑衅战争”,其唯一目的是吸引国际大国对该地区的关注,并重启埃以和平进程。

虽然直接对以色列发动战争的两个国家是埃及和叙利亚,但在二者身后,还存在一群阿拉伯国家,这是一个在1973年之前或之后都无与伦比的集团。

与1967年的战争不同的是,20世纪70年代初的阿拉伯人似乎更坚定地要收复在上次战败中失去的土地。在这场冲突爆发前的几个月,他们就开始动员军队,并加强直接参战的两支阿拉伯军队——叙利亚军队和埃及军队——的实力。

每个阿拉伯国家的参战规模各不相同,但可以肯定的是,伊拉克、摩洛哥、苏丹和阿尔及利亚都派出了大批部队。以色列的部分消息来源证实,沙特和科威特军队在叙利亚前线与他们交锋,尽管海湾国家在武器使用方面的作用将会更加突出。他们还利用石油来对抗支持以色列的西方国家。

摩洛哥“远征军”

1973年“十月战争”最重要的特点之一,是已故摩洛哥国王哈桑二世的直接军事参与,这令当时的叙利亚总统哈菲兹·阿萨德感到意外。哈桑二世派遣数百名士兵增援戈兰高地的叙利亚前线,但有些声音(尤其是来自以色列的声音)坚持认为哈桑二世在1967年导致阿拉伯失败的战争中扮演了消极角色,甚至服务于以色列的利益。

已故摩洛哥历史学家扎基·穆巴拉克在半岛电视台关于1973年“十月战争”纪录片的第二部分播放的一份声明中表示:“摩洛哥人对这场战争充满热情,而最好的证明就是摩洛哥所有城市为之组织的献血活动。这是一场声势浩大的活动。”

在摩洛哥的立场中最引人注目的一点是,哈桑二世在这场战争爆发的10个月前,即1973年1月22日,决定派遣军队进驻戈兰高地。这一决定是在当时的叙利亚外交部长阿卜杜勒·哈利姆·哈达姆访问马格里布地区期间,为在与以色列军队的冲突中寻求支持而做出的。

哈桑二世在对其民众发表的一场演讲中说道:“1972年末的一个晚上,我的朋友阿卜杜勒·哈利姆·哈达姆来到了我的办公室。当时的叙利亚经济形势严峻,他正在向阿拉伯国家寻求援助。”他说,他在当时告诉哈达姆:“请不要向我索要任何东西。我没有什么可以给你的。但如果你想要人的话,那么我们有。”

鉴于哈菲兹·阿萨德与哈桑二世关系疏远,这一立场令前者大为意外。摩洛哥士兵正是第一批加入增援戈兰高地前线的阿拉伯军队。

尽管摩洛哥人自豪地回忆起其数百名在戈兰高地牺牲的士兵,但许多消息来源认为,当时的叙利亚总统哈菲兹·阿萨德未能负责为摩洛哥士兵在战略要地赫尔蒙山的坚守提供空中掩护。如果不是伊拉克空军介入并击退了以色列武装分子,那么摩洛哥“远征军”可能已被全部歼灭。

摩洛哥的参与并不仅限于叙利亚前线;其军事部队还加入了埃及的西奈前线。在阿卜杜勒·哈利姆·哈达姆访问之前,时任埃及陆军总参谋长的萨阿德·沙兹利中将也访问了摩洛哥。在1972年初,沙兹利受邀拜访哈桑二世,并请求摩洛哥支援埃及正在准备的战争。对此,哈桑二世的回应是:“摩洛哥军队随时听候您的调遣。”在了解摩洛哥的实力之后,埃及请求其提供装甲师和地面部队的支援。

对于驻扎在摩洛哥撒哈拉沙漠、对抗分离主义波利萨里奥阵线的摩洛哥士兵来说,西奈半岛是一个熟悉的地理区域。摩洛哥士兵唯一缺少的就是与埃及士兵类似的军装和使用苏式武器的训练——他们习惯使用美式武器。

摩洛哥皇家武装部队甚至向摩洛哥人民发出呼吁,寻求招募愿意与埃及并肩作战的志愿者,接受资金捐助以资助行动,并向烈士家属提供天课。摩洛哥军队与埃及士兵联手,攻占了以色列的巴列夫防线,并在西奈半岛腹地与埃及国旗并肩升起了摩洛哥国旗。

在前线与以色列军队作战7个月后,摩洛哥士兵于1974年4月30日离开了开罗。埃及为他们组织了阅兵式,并授予其指挥官共和国之星勋章。另一方面,叙利亚戈兰高地上的摩洛哥士兵则一直驻扎在那里直到1974年7月,叙利亚总统授予其指挥官和一名殉职高级军官“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英雄”称号。哈桑二世在摩洛哥的招待会上致辞时表示:“感谢真主,你们举起了我们的旗帜,提升了我们的地位和话语,并让摩洛哥人重拾了他们昔日的勇气与荣耀。”

阿尔及利亚与摩洛哥:并肩作战

在摩洛哥-阿尔及利亚边境的另一边,尽管这两个马格里布国家之间存在着深深的敌意,并在一些国际和地区问题上处于对立状态,但这次的情况却有不同。法国研究员洛朗·图萨尔在法国杂志《青年非洲》上发表了一篇纪念“十月战争”40周年的文章,他谈到了摩洛哥人和阿尔及利亚人并肩作战而非相互对抗的特殊时刻。

萨阿德·沙兹利中将在访问马格里布期间,会见了当时的阿尔及利亚总统胡阿里·布迈丁,并请求他承诺在埃及与以色列开战时向埃及提供军事支持。阿尔及利亚的回应是,一旦需要,阿尔及利亚士兵就会被派往埃及,但有一个条件:必须在战斗开始前3个月通知阿尔及利亚。

阿尔及利亚历史学家穆斯塔法·努伊塞尔在半岛电视台制作的一部纪录片中表示:“总统胡阿里·布迈丁向苏联赠送了一张空白支票,并告诉他们:‘你们可以按照埃及1亿美元、叙利亚1亿美元的比例来计算战争成本’。”

萨阿德·沙兹利中将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阿尔及利亚人民正沉浸在战胜殖民者的喜悦之中,因此,他们是阿拉伯军队中最具热情的力量。”

在决定性的时刻到来时,布迈丁召集了派往前线的士兵,并对他们说:“你们将要参加一场最为光荣的战斗,这场战斗是为了保卫土地、荣誉和权利,保卫埃及和巴勒斯坦。这场战斗是最光荣的战斗之一。我们不会为那些在战斗中牺牲的人们哭泣,但我们会让他们像烈士一样荣耀,母亲们会为他们欢呼。”

阿尔及利亚军队从阿尔及利亚出发,长途跋涉,并途经利比亚领土。一位阿尔及利亚军官回忆起那次旅程:“我是驻扎在阿萨马的陆军一级军士。我们被集结并运送到阿尔及利亚东部的塔拉格马地区。在宰牲节那天早上,我们出发前往利比亚。一路上都有空中掩护。在利比亚,我们把车灯漆成了蓝色,以免遭到以色列军队的轰炸,因为以色列军队正在监视埃及周边的任何军事动向。旅程持续了12天时间。在抵达后,我们便进入阵地,开始执行任务。”

一位阿尔及利亚飞行员回忆起那次行动称,他和他的战友在战斗第4天就加入了前线。“我们一到,飞机就被漆成了埃及飞机的颜色,我们还收到了地面军事情况的说明。我们的任务是突破巴列夫防线,轰炸敌方军事装备和导弹基地,因为那里正在向我们发射导弹。”

从摩洛哥到伊拉克:同一条战线

萨达特和阿萨德对战争的看法分歧并未阻止两条战线之间出现战地团结。萨达特在对其军队总参谋部施加巨大压力后,成功派遣了剩余的埃及装甲车辆渡过苏伊士运河,加大对以色列军队的压力,从而减轻了在战争初期损失惨重的叙利亚军队的负担。

埃及军队刚开始执行萨达特的命令,伊拉克军队就抵达了叙利亚前线,以支援哈菲兹·阿萨德的军队。这恢复了战线的平衡,并迫使以色列军队停止向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推进。

第三装甲师从巴格达附近的基地向戈兰高地进发,以创纪录的速度行进了超过1000公里的距离。伊拉克第三装甲师指挥官拉阿德·哈姆达尼表示:“我们在傍晚抵达了一个叫卡瓦塔的地方,并发现那里有平民被派去守卫。在那天晚上(10月11日),他们向我们说的话让我们大吃一惊。他们说:‘你们是伊拉克人吗?愿真主保佑你们。保佑我们的荣誉。’这是我们第一次感到震惊,因为我们原本以为这一切都是为了推进和胜利。”

共有5个伊拉克空军中队(每个中队拥有60架飞机)加入了叙利亚空军,以弥补叙利亚方面的损失。这激励了叙利亚飞行员,鼓舞了他们的士气,使他们克服犹豫,并在伊拉克战友参战时勇敢地投入战斗。

伊拉克退役空军少将阿尔万·哈苏恩·阿尔万·阿布西回忆起自己参加那场战争的经历称,他和他的年轻军官同伴们当时都很纳闷:为什么一些中队会在1973年4月被派往埃及?这些军官得到的答复是,这是为了与埃及空军合作,“我们对此感到高兴,并且正在斡旋,以期将我们其他空军的中队也纳入其中。”

直到当年10月6日,伊拉克的军官们才了解到他们部分中队被派往埃及基地的真正原因。当时,他们通过无线电听到,有200架“猎人”战斗机和24架同类型的伊拉克战斗机袭击了苏伊士运河以东的以色列军队阵地。与此同时,同样数量的叙利亚战斗机中队也袭击了被占领的戈兰高地的以色列阵地。

在当天晚间,以总统艾哈迈德·哈桑·贝克尔为首的伊拉克政治和军事领导人举行会议,并在与叙利亚领导人磋商后宣布参战。此前,伊拉克迅速就东部战线做出安排,包括恢复与伊朗的关系,并缔结互不侵犯条约,以协助撤出驻扎在伊朗边境的部队。此外,荷兰的石油配额被国有化,侵略国的配额也被削减,其他阿拉伯产油国也采取了同样的措施。

仅在叙利亚,伊拉克空军就损失了15名飞行员、2名战俘、15架苏霍伊-7、2架米格-17和5架米格-21战斗机。与此同时,伊拉克成功出动对地攻击机约200架次,而其拦截机的出动次数几乎是这个数字的两倍。

约旦在犹豫后加入

在距离叙利亚前线不远的地方,约旦正在监视伊拉克军队的到来,而约旦军队也渴望参战。约旦前国王侯赛因的特别顾问阿德南·阿布·奥德表示:“这一事实让侯赛因国王感到尴尬,因为两个在1967年战争中被占领部分领土的阿拉伯国家正在发动战争,而约旦的部分领土也在那场战争中被占领”,“那两个国家在战斗,而你的国家却没有。在他与军方领导人的​​一次会晤中,我感觉到他们在向他施压,并要求他参战。”

到当年10月中旬,约旦军队已经向叙利亚前线进发并参与了战斗。然而,约旦人和伊拉克人并非最先抵达的部队。在战争爆发前5个月,摩洛哥国王哈桑二世就派遣了一个旅以支援叙利亚前线——他们被称为“远征军”。

据参与戈兰高地作战的摩洛哥旅指挥官之一穆罕默德·洛马称,在那场战争中,摩洛哥军队的任务是守卫赫尔蒙山瞭望台的东坡。以色列第77坦克营指挥官阿维格多·卡哈拉尼表示:“在叙利亚前线,我们首先面对的是摩洛哥的一个旅,然后伊拉克人来了,我们与他们交战,接着约旦人也来了,沙特人也来了。我们发现那里共有4支军队,而我们必须与他们交战。”

随着战事加剧,其他阿拉伯国家的军队陆续抵达。在4天的时间里,以色列人损失惨重,但他们取得了地面上的进展,并推进到距离大马士革仅35公里的地方,从而获得了有利的谈判地位。

在东线取得明显胜利后,以色列人转向西进,直指埃及前线,并制定了代号为“勇敢之心”的抢渡苏伊士运河计划。该计划使他们能够突破埃及军队的后方,并在这条战线上创造了一种平衡感。这场战争演变成了一场拉锯战,外交机器也介入了前线。

在同年10月下旬,随着阿拉伯产油国利用油价向支持以色列的西方国家施压的决定产生的影响逐渐显现,战争呈现出了新的国际层面。自当年10月中旬以来,这些国家已将油价提高了近20%,这在以色列国内也产生了重大影响——人们纷纷涌向加油站。

以色列的恐慌

“十月战争”的档案记录在以色列陆续公布,并引发了舆论的广泛关注,打破了人们对以色列的种种迷思。

2010年10月,在这场战争爆发37周年之际,以色列国家档案馆官方公布了8份文件。这些被视为最高机密的文件,清晰地展现了1973年10月6日埃及和叙利亚对以色列发动袭击后,以色列所陷入的恐慌与混乱状态。

这些文件揭示了时任以色列国防部长的摩西·达扬在向政府汇报情况时几近崩溃的状态,包括阿拉伯军队战斗力的提升及其数量优势,甚至威胁到以色列的存亡。根据其中一份记录,达扬在当时表示:“战争正在整个以色列境内展开。我们失去了对苏伊士运河的控制,约旦将会加入战争。”

这些会议记录表明,时任以色列总理的果尔达·梅厄计划对华盛顿进行一次短暂的秘密访问,以寻求援助并拯救以色列。她还与其他官员们讨论了开放核武库和袭击大马士革的可能性。

但是这场战争(阿拉伯人战胜以色列的唯一一次对抗)的条件早在1973年的6年前就进入了准备状态,也就是自 1967 年阿拉伯国家战败以来,当时,埃及和叙利亚都确信,他们唯一的选择就是对以色列发动联合战争,以夺回他们失去的大片土地。

相关记录还揭示,达扬号召军队留下伤员在战场上流血,并要求在任务危险的情况下不要救援他们,以保护部队免受埃及和叙利亚炮火的袭击——埃及和叙利亚在战争初期曾取得了惊人的胜利。

背景当中的冷战

回忆这场著名的战争,就不能不考虑这场对抗的一个重要背景——冷战。这是由于苏联“支持”阿拉伯国家,而美国则明确支持以色列。这场对抗是自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以来东西方阵营之间的首次对抗。

可以肯定的是,先前坚持在同一条战线上作战,是阿拉伯人在这场对抗中取得相对胜利的秘诀。除了直接的军事支持外,阿拉伯国家于同年10月17日决定减少石油产量,这是阿拉伯国家首次利用石油资源作为武器,以对付支持以色列的反对派。

到同年10月底,在力量对比失衡的情况下,在多次失败的尝试之后,阿以双方显然都做好了停火的准备。

据估计,以色列约有2600名士兵阵亡,近9000人受伤,而叙利亚和埃及的阿拉伯前线则损失了约10000名士兵,考虑到人口规模,以色列的损失更为惨重。

在时任美国国务卿亨利·基辛格的积极推动之下,埃及和以色列于同年11月10日达成了第一份协议,部分停止敌对行动。谈判逐渐发展成为1974年1月的停火。

直到1974年6月,叙利亚战线的战争才正式结束,当时,两个阿拉伯国家收复了部分被占领土,此外还在联合国的监督下,在这两个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之间建立了缓冲区。

来源: 半岛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