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至29日,第80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全球多地冲突与大国博弈成为核心议题,会场内外充满紧张气氛。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发言时,遭遇多国代表退场抗议,以示对加沙局势的强烈不满。与此同时,美国前总统特朗普也在此发表演讲,其关于国际事务的言论被指“充满虚张声势和不实之词”,引发广泛争议。
在《Judging Freedom》节目中,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杰弗里·萨克斯对当前国际局势发表了尖锐评论。他直言美国的外交政策陷入“持续混乱”,缺乏清晰战略,在乌克兰、中东和对华关系上皆如此。针对乌克兰危机,他明确指出乌克兰不可能夺回克里米亚,并将局势恶化的根源追溯至2014年美国支持的乌克兰政变。
在中东问题上,杰弗里·萨克斯严厉指责美国成为以色列在加沙行动的“同谋”,并揭示内塔尼亚胡政府长达数十年阻碍巴勒斯坦建国的战略是地区动荡的祸根。关于伊朗,萨克斯教授认为伊朗长期寻求关系正常化,但美国一再背弃外交承诺,导致信任崩塌与冲突风险加剧。
在此特别感谢B站up主“懂夕夕”授权转载本次对话内容,观察者网将该对话整理成文字形式,供读者参考。本文内容仅代表发言者个人观点。
主持人:我是安德鲁·纳波利塔诺,欢迎收看《审判自由》。今天是2025年9月25日,星期四。我们很荣幸邀请到杰弗里·萨克斯教授加入今天的讨论。说起来真有意思,我们今天中午还一起用餐,而此刻您却在五千英里之外——愿上帝保佑您。非常感激您能抽空参与对谈。
稍后我们将讨论昨天应伊朗总统邀请参加的会议,以及您本周在联合国观察到的动态。但在进入这两个话题之前,您如何看待特朗普总统本周二所称的“俄罗斯是纸老虎”,以及“乌克兰有望夺回克里米亚和顿巴斯地区”的言论?
2025年8月15日,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与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在美国阿拉斯加州安克雷奇的埃尔门多夫-理查森联合基地会面,就乌克兰问题展开谈判时握手。 路透社
杰弗里·萨克斯:从实质来看,这些言论十分荒谬。若论其动机,有两种可能的解读:一是认为这纯属无稽之谈;二是推测特朗普总统意在巧妙地将问题从美国转嫁给欧洲。
坦白说,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我都不乐见总统发表如此空洞而脱离现实的言论。不过我也注意到——正如您所说,尽管我身在五千英里外——他们已经收回了关于“纸老虎”的说法。
不论特朗普是否在玩某种游戏,想对欧洲人暗示“看,这很简单,你们去打赢它,这一切都归你们”,这确实是如今欧洲方面近乎恐慌的解读方式。又或者,我认为最后一位向总统进言的凯洛格将军或许真的相信这一点。我们无从得知,因为坦白讲,总统或华盛顿方面发出的任何信息都缺乏稳定性。
一切都模糊不清、令人困惑。有人认为这在战术上或许是明智的,但我认为这非常令人不安。我认为一个政府无法在持续混乱的状态下运作——无论这种混乱是刻意营造还是无意造成。我们需要清晰、明确的政策,但在乌克兰问题、中东局势、对华关系、国际贸易乃至几乎所有其他议题上,我们都没有从任何信息中获得这种清晰度。我觉得这种状况既危险又使人无力,即便它本意是战术性的。
主持人:这种言论之所以令人不安,是否也因为它在暗示某种难以想象的事情?比如乌克兰真能夺回克里米亚?
杰弗里·萨克斯:这不会发生。乌克兰不会夺回克里米亚,这基本上是众所周知、也已被理解的事实——已经十几年了,或者更准确地说,自2014年以来就是如此。当时美国协助推动了一场政变,推翻了一个中立政府,引入了一个亲北约的政府。
而俄罗斯眼看其在克里米亚的海军基地即将被北约夺取,于是表明“不,这绝不会发生”。因此,它组织了一次公投,收回了克里米亚。它不会回归——或者说,不会回归乌克兰。是美国导致乌克兰失去了克里米亚。有趣的是,在乌克兰亚努科维奇政府时期——正是美国协助推翻的那个政府——亚努科维奇与普京总统实际上曾协商过一项租赁安排。当时克里米亚明确属于乌克兰,俄罗斯并未要求对乌克兰拥有主权。事实上,当时双方正在就海军基地租约进行谈判,租期至2042年,甚至有可能进一步延长。
然而,美国的介入从乌克兰和克里米亚的角度彻底搅乱了局面,因为它助推了一场政变,局势由此急转直下。美国不断重复这种行为,而乌克兰正是其施展手段的舞台。就在那时,俄罗斯表示要收回克里米亚。克里米亚曾归属乌克兰,本身只是一个奇特的历史注脚:1954年,当苏联还是一个统一国家时,赫鲁晓夫在乌克兰并入俄罗斯帝国300周年——实质是受俄罗斯帝国庇护——之际,象征性地将克里米亚划归乌克兰管辖。
克里米亚半岛和塞瓦斯托波尔港的位置
这在当时并无实质意义,因为同属一个国家。但自1783年起,苏联海军舰队及后来的俄罗斯舰队便驻扎在克里米亚的塞瓦斯托波尔。俄罗斯绝不容许此地落入北约之手,而北约早已对此虎视眈眈。
事实上,早在1853-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期间,英国就曾企图夺取此地,可见这段恩怨由来已久。但归根结底,乌克兰确实无法收回克里米亚。所有人都心知肚明——每一位欧洲领导人都清楚这一点。除非泽连斯基比我们想象的还要不切实际,否则他对此也心知肚明。而我们当今世界的问题在于,这些政客出于各种原因,根本不愿说出真相。
主持人:特朗普总统在联合国大会发表演讲后,据称私下会晤了一批阿拉伯领导人,包括多位总理、国家元首及驻联合国大使。顺便问一下,他发表联大演讲时您在现场吗?
杰弗里·萨克斯:我确实在场。整个会议厅的人都惊愕地坐着——几乎每隔不到十秒,演讲中就充斥着虚张声势和不实之词。那堪称一场非同寻常的演讲。
主持人:我个人感到十分尴尬。但话说回来,据透露他后来会见阿拉伯领导人时,其中两位向媒体表示,特朗普声称自己反对以色列吞并约旦河西岸,并承诺将确保此类事件不会发生。他究竟打算如何做到这一点?
杰弗里·萨克斯:他其实做不到——因为以色列的生存依赖美国的支持。换句话说,以色列当前在加沙持续进行的行为,实则是得到了美国的默许。如果特朗普真有意愿,他今天就可以终止这场危机,但他没有这样做。这是一个极其严重的问题,它使美国政府成为持续发生的悲剧的同谋。而美国本可以阻止这一切:以色列的每一步行动都依赖美国的资金、武器供应、情报共享和外交庇护。
因此,以色列或许会做出某种政治自杀式的举动——它确实有可能这样做。这种行为将完全违背美国的立场。如果以色列真的越界,那将触及美国真正的红线;但如果它执意如此,那无异于政治自杀。以色列的基本国家安全完全依赖美国,这意味着美国完全有能力阻止当前200万人面临大规模饥荒的危机。然而迄今为止,他们选择不作为。
未来仍存在诸多变数。只要美国宣布不再庇护以色列,收回在联合国的否决权,巴勒斯坦完全可能在一小时内成为联合国成员国。我这么说毫不夸张:一旦美国放手,联合国安理会将立即重新表决此前被美国否决的决议草案,巴勒斯坦将成为第194个联合国会员国。这一切在技术上完全可行。
问题在于,美国历届政府——而特朗普在这方面或许最为突出——至今仍一味追随以色列的立场。不过,根据过去24小时我们听到的消息,现在似乎出现了一线希望:美国或许正在转向制定属于自己的外交政策,而不是全盘接受以色列所设定的路线。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