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扬基】

刚刚过去的这个月,对于关心中国军工发展的人们来说,堪称值得铭记的“红九月”。

9月3日,抗战胜利80周年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我军最新一代主战装备集中亮相;9月19日,在空军长春航空开放活动暨长春航空展上,人民空军主战机型集体亮相,歼-20首次静态展示,一览无余的细节彰显大国自信;9月22日,福建舰的三型舰载机电磁弹射起飞和着舰画面登上《新闻联播》,宣告我国成为首个实现海上电磁弹射隐身战机的国家;同样在9月,中国航空工业在研多型有人无人产品的影像集中问世,震惊世界。

兔子在跑、乌龟在叫

如此之多的国产尖端武器装备集中在这个9月亮相,甚至给不少人一种错觉,仿佛它们都是在今年才研制成功装备部队的。然而稍微了解武器装备研制流程的朋友们都明白,天下没有如此巧合的事情。此次受阅的相当多数武器,都是在装备数年之后才迎来公开的机会,如果追溯到其研制起点,有些甚至可以追溯到上一次“九三阅兵”之前。

哪怕是福建舰官宣电磁弹射三型舰载机,其实也是“藏”了半年之后的结果,如果推及各型舰载机的研制启动时间,就更不用说了

从当年席亚洲的雄文《光华耀九州》涉及的海量背景论文资料中,不难窥见其背后有着一种明确的国家意志:依托我国在中远程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领域积累的基础,在各条技术路线上全面投入,在装备选择上有所取舍,牢牢把握高超声速机动突防这个新质战斗力增长点,争取在建军百年奋斗目标之际,各军(兵)种高超武器形成规模战斗力。

例如,为了尽早实现空对面打击手段的高超声速化,空军由轰-6K/J挂载,尺寸重量限制较为宽松的鹰击-21选择了与俄罗斯“匕首”类似的“短平快”路线,并且实现了相对后者的“研制启动晚、试验列装早”;海军的高超武器,其尺寸受到850毫米通用垂发与533毫米鱼雷发射管的严格限制,又要带头挑战全世界第一梯队的洋上防空圈,因而鹰击-17、19和20一方面有着明确的分工不同,一方面又呈现出多种技术路线的“多管齐下”,使得它们虽然列装时间有先后,但最终都成为确保对强敌航母打击群及其背后支援体系毁伤的重要装备。

在不同发射平台上,用相似的总体思路但不同的具体工程方式解决问题,走通了这条路之后,打开的又是一扇通往更广阔天地的大门

而在这些型号从图纸变为现实,并走上阅兵场的过程中,往往都有着在研制竞标中落败的、总体技术水平处于同一档次的竞争型号。而对于其中一些技术复杂度较高的型号来说,其研制单位往往还会与高校合作,在正式竞标前试制对应的技术预研飞行器作为铺垫……换言之,当受阅的鹰击-17、19、20和21,以及东风-17、东风-26D和长剑-1000这“七大高超”集中亮相时,意味着有过种类至少两倍于此的高超飞行器投入各种测试,这才显露出“高超王国”的冰山一角;仍然有更多、更先进的型号,隐于绝大多数人们的视线之外。

当这样的全盘统筹和全面投入持续了不止10年之后,“中国大学造出美国PPT上才有的高超”已并非“标题党”新闻:今年6月,西北工业大学的“飞天二号”高超声速飞行器试验取得成功,在国际上首次获得了煤油/过氧化氢推进剂火箭冲压组合动力的变结构进气、变推力加速、变攻角自主飞行等科学数据;通过2022年试验的、固推+冲压动力“飞天一号”的技术积累,“飞天二号”已经在迭代中稳稳占据这个领域的“世界首次”。

志在为探索星辰大海铺路的“飞天”,与无能狂怒后病急乱投医的“怒鳖”,让人头一次感觉使用同样燃料的飞行器,也有格调高低之分

相比在我国高超大军中好比“百忙之中下一步闲棋”、并不需要派它“参军”的“飞天二号”,今年9月,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公布的“愤怒乌龟”项目,把空射高超列装的希望,又寄托到一款依靠煤油/过氧化氢推进剂火箭助推,没有冲压发动机的空射靶弹身上:在液体火箭结束工作后,美国空军希望将原本靶弹的模拟弹头改为真正的战斗部。这只谁都觉得不适合军用的“愤怒乌龟”,如今却企图成为美国空军几大高超项目接连失败后的“备胎”。

当中国在高超领域开创了一个又一个已经没有石头可摸的先河,而美国需要从犄角旮旯里翻出一枚“德三火箭”自救时,谁还记得当年的太平洋两岸一边还在为引俄超音速反舰导弹的技术消化苦战攻关,一边则漫不经心地给技术指标大步领先的“快鹰”、HyFly们“判死刑”?

而今“龟兔之势异也,而况兔仍宵衣旰食乎?”就算我们真是“兔子”,那也是从来不敢睡懒觉的“红眼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