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罗仪馥】
在“对等关税”暂缓期结束之际,美国总统特朗普先后在社交媒体上宣称,将于8月1日起对多个国家的进口产品征收25%至40%不等的关税,其中包括大多数东亚东南亚国家,如对菲律宾征收20%的关税,对马来西亚和文莱征收25%,对印尼征收32%,对柬埔寨、泰国征收36%,对老挝、缅甸征收40%。
这与数日前特朗普高调宣布与越南达成贸易协议形成映衬。
虽然美越贸易协议细节尚未公开,但总体谈判结果已经出炉,态势大体明了:
不论是特朗普在其社交平台上得意洋洋宣布的、令越南政府“惊讶、失望和愤怒”的“美国对越南产品征收20%的关税,并对经由越南转运至美国的产品征收40%的关税”,还是越方以为的约11%关税税率的“初步共识”,总的来说美国对越大幅加征关税已成定局;而反过来,越南对美国完全开放市场。不平等性,昭然若揭。
对特朗普而言,这是其继美英贸易协议后的第二次得意的“告捷”;但对越南来说,这无异于在美国霸权压迫下签订“城下之盟”,牺牲长远的战略自主来换取暂时的关税“休战”。
POLITICO于7月10日发表的关于美越关税谈判的报道
越南在特朗普关税“大棒”下的多重战略考量
在4月2日特朗普宣布所谓“对等关税”方案后,越南是最早做出妥协反应的国家之一。越共中央总书记苏林旋即与特朗普通电话,表示愿意对从美国进口的商品实行零关税,并委派副总理胡德福牵头公安部、外交部、财政部、建设部、内政部、农业和环境部、科技部、司法部以及国家银行等主要国家机构组建谈判代表团,足见越方对特朗普“对等关税”的战略重视。
越南代表团在5月7日、5月19-22日、6月9-12日三次远赴美国推进谈判,期间均表现出让步与迎合姿态。
一方面,越方对相关贸易问题作出“令特朗普满意”的承诺,包括加强原产地检查、加大从美进口力度、加快增值税退税等。这些承诺在谈判结果中都有所体现,除了将来自美国的产品降至零关税外,越南政府还进一步承诺完成价值80亿美元的50架波音飞机采购项目,并签署价值29亿美元的美国农产品进口谅解备忘录。
另一方面,越方主动配合特朗普强化核能外交、拓展新兴核能市场的能源战略部署,借机向美方示好。如越南工贸部长阮鸿延在第二轮谈判期间促成越南国家能源工业集团与西屋公司签署核电发展谅解备忘录,通过共同开发能源促进贸易平衡等。
越南的妥协直接源于特朗普的强力施压——在4月2日公布的对等关税清单中,越南被征收46%的关税,是近60个国家中被征收关税税率最高的国家之一。而对美妥协的背后也包含着越南在大国战略竞争激化、与国内政治经济改革白热化相互交织背景下的多重战略考量。
第一,如何在中美之间实施战略平衡。
2018年以来的全球产业链重塑,深化了越南作为中美贸易的“桥梁国家”角色,也使该国制造业发展同时与中美紧密相连。美国是越南最大的出口目的地,对美出口额占越南货物出口额比重将近30%;而中国是越南最大的进口来源国,自华进口额占越南货物进口额比重高达38%,中国高效率且低成本地为越南提供了制造电子产品、纺织服装品、鞋类和家具等主要对美出口商品所不可或缺的零附件或原材料。
越南在经济上对中美的双面依赖成为该国夹缝外交处境的生动写照:其与任何一方关系恶化都可能导致当前的产业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也预示着巨大的经济损失乃至生存压力。不过,中美对越南的外交逻辑有所不同,美国对越南施加压力遵循的是排他性与惩罚性逻辑,中国则倾向于在包容性与奖励性外交思维下与越南共谋发展,这意味着越南在关税问题上抗衡美国所付出的代价更加直接且可预见。
资料图:越媒
第二,如何在与同类型、同处境国家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对越南而言,对美关税谈判不仅是与美国之间的一次艰难博弈,而且是与同等处境下其他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一场暗中较量。
在吸引全球产业链转移和制造业出口方面,越南与印度、墨西哥尤其是其他东南亚国家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若对美出口产品关税高于相关国家,越南作为新兴加工制造中心的优势地位将遭到显著削弱。在此背景下,越南不仅要争取让美国降低对其征收的关税,更要确保这一水平低于美国对其他国家征收的关税税率,因此需要更加努力地向美国服软示好。
第三,如何确保国内政治经济改革顺利进行。
2025年正值苏林新上任后推进国内改革的关键起步时期,在国家机构、行政区划与公职人员发生大幅度变动的情况下,保持经济稳步增长成为苏林获取民心、提升执政合法性的必要基础。
2025年上半年,越南GDP同比增长7.52%,为该国2011年以来的最高半年增长率,主要得益于在越出口企业利用特朗普暂缓实施“对等关税”的窗口期,加快交货速度所带来的对美出口激增。不过,这一可观的数字也给越南政府带来更大的考验——如果不抓紧在暂缓期结束之前说服美国降低关税,越南下半年的经济表现与上半年相比可能出现断崖式落差,进而增加苏林推进国内改革的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