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高岩、崔思朋、巧巧】

近年来,国际舆论中围绕我国蒙古族族源问题,不断出现偏离甚至严重歪曲历史事实、暗含政治意图的错误论述。这些论调以学术研究为名,试图将蒙古族塑造为独立于中华民族共同体之外的“他者”,其本质是否定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与现实,为分裂势力提供话语支持。

这类论述与“内亚史观”“新清史”等坚持“长城以北非中国”的错误解构中国历史的叙事一脉相承,影响恶劣。因而,亟需从学术、舆论与政策层面予以系统辨析和有力反击。

资料图中国民族网

错误论述的实质与境外舆情影响

目前国际话语场中涉及蒙古族族源的错误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种论调:

第一类是“蒙古族匈奴起源论”。该论点片面强调蒙古与匈奴在语言、习俗方面的某些相似性,故宣称蒙古族是匈奴的直系后裔,主张蒙古族文化系统“与汉文化存在根本区别”。这类论述刻意忽视蒙古族形成过程中的多源融合与复杂演进,试图构建封闭、孤立的族源谱系,其政治意图在于割裂蒙古族与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联系。

第二类是“蒙古属突厥分支论”。尽管语言谱系学研究早已明确蒙古语属独立语族,与突厥语并无同源关系,但是,一些境外学者及网络舆论仍不断散布“蒙古为突厥留守人群”等虚假分类。这类论述违背学术共识,依托情感化、碎片化传播,企图重塑蒙古族的族属认同。

第三类是“中华民族虚无论”。这种论调恶意曲解历史文本(如片面引用孙中山“驱除鞑虏”等历史言论),完全忽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民族平等政策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虚构所谓“汉族与蒙古族根本对立”,甚至声称“蒙古国人看内蒙,则是中国的附庸地区”。此类论述既无视内蒙古自治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出现的经济社会发展、文化传承和民族团结,也否定了元、清两朝在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构建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以上这些学术观点并非是孤立的,而是与西方学界“内亚史观”“新清史”等错误历史叙事相呼应,通过学术包装、社交媒体传播和国际反华势力联动等多种渠道扩散,对国际舆论产生严重误导,其最终目的是解构中国的历史叙述,为境内外分裂势力提供理论支撑。

错误来源剖析与学术纠偏

上述错误论述的产生和传播,既有历史认知的偏差,也有现实政治的操弄。

在学术层面,一些境外学者通过选择性使用史料、割裂地域与民族联系,系统性建构“蒙古族非中国”的错误学术观点。他们常常贬低中国传统史籍的可靠性,有意夸大境外片段记载及考古发掘材料的权威性,其研究方法带有强烈的预设性和政治倾向。例如,一些反华学者将蒙古族统治时期描述为“外来殖民”。

在传播机制方面,国际社交媒体平台成为推波助澜的重要渠道。YouTube、X(推特)、Facebook、Reddit等国际社交平台成为传播“蒙古正统在蒙国”“元朝非中国王朝”等谬论的主要渠道。

例如,在Reddit等平台,一些账号散布“蒙古是原生民族,原生民族建构不依赖汉”等片面观点,完全无视历史上蒙古族与汉族及其他民族长期交往交融的史实。又如,某些境外媒体如自由亚洲电台、美国之音等,大肆炒作《蒙古族通史》下架事件,将其歪曲为“打压民族文化”,却刻意隐瞒该书因存在“商汤是蒙古可汗”、“甲骨文是蒙古文字”等不实记载、宣扬极端民族主义等严重问题而被依法审查的事实。

诸如此类的传播活动具有明显的选择性、倾向性和政治目的,这对不熟悉中国民族历史的国际受众产生了严重误导。

更值得注意的是,国外分裂势力与国际反华势力的联动。“南蒙古大呼拉尔”等境外分裂组织,以美国、日本、土耳其等为基地,定期组织所谓国际发布会、政策论坛和媒体采访,并资助某些智库发表倾向性报告,积极推动蒙古族源议题国际化。它们往往与“港独”“台独”势力合流,试图串联多个议题对中国进行舆论围剿。

纠正这些错误论述,必须运用多学科研究成果及交叉学科研究方法,从学术上正本清源。要通过扎实的史料研究和科学分析,揭示蒙古族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多源融合特征,阐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历史必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