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常洛闻】

韩国国民级别女演员全智贤的新剧《暴风圈》(也翻译为北极星),因为其中的疑似辱华情节,遭到中国观众的抵制,全智贤在中国的商业合作也受到严重波及。

其中的情节如果拆开来看,全智贤作为演员好像是有点冤枉,但如果深入了解韩国文娱圈最近几年的动向,就会发现韩国影视、娱乐业走到今天,并无任何意外。

全智贤在第四集中的这句话,是点燃中国观众不满的导火索。剧中出现的中国城市大连脏乱不堪,街景还有繁体字,明显是用了其他的拍摄场景。剧中的某个会议室还出现了有黄色五角星的红色地毯,影射意味似乎“实锤”。

如果把情节孤立出来,单纯“就剧论剧”,全智贤似乎有点冤枉。《暴风圈》名义上是政治+谍战的写实剧,实际上是借用了现实世界要素,细节严重架空的虚构剧。这句争议台词,上下文是全智贤扮演的外交官,正在请教问题,当时美国准备采取军事行动打击朝鲜核设施,由于担心引起全面冲突,韩国总统前往北京,意图请中国帮忙从中调解、平息事态。

但韩国总统到达北京后,不仅没有官员接机,在待遇上也远不如朝鲜领导人,用剧中人物的台词就是“金先生(北韩领导人)肯定正和美国副总统(同一时期访华)坐在一席,而我们的总统正满头大汗地干等。”全智贤饰演的外交官接话,说“但是为什么中国会偏好战争呢?(毕竟中朝)边境地区可能会成为核打击的目标。”

如果只看这部剧,全智贤饰演的角色明显是在帮中国说好话,预设了中国热爱和平的立场。但其实是通过角色的反问,在观众心中“种”下一个疑问的种子,从硬性灌输,晋级到了引导受众主动“思考”,在利用情节虚虚实实,模糊真假边界的同时,改变受众的认知。

如果有人认为这是我过度解读,那我再补充一个背景。

点击查看大图

尹锡悦在任期间,曾多次在不同场合“吐槽”和威胁韩国各界要人,核心思想就是文在寅总统访华期间,遭受冷遇,多次独自吃饭,没有受到国家元首应有的对待,其核心结论是“亲中亲不出什么好处”。这也成为他上台之后,大搞反华阴谋论,亲美媚日的重要理论支撑。

当时的真实情况是,虽然中韩之间因美国在韩国部署萨德系统的风波还在发酵,但中国对文在寅总统给予了应有的元首待遇,文在寅政府和当时的韩国主流媒体对此次访华的成绩也表示满意。更何况作为韩国总统,“亲中”本身就是一种政治攻击。尹锡悦代表的韩国右翼的阴险攻击,本来就是“两头堵”。

至于地毯,剧中情节是美国领导层在白宫召开会议,商讨对朝鲜进行全面核打击,场所是白宫内部的会议室。加上美国其实也大量使用五角星元素,很难说这是有意针对中国。

《暴风圈》作为典型的美国式虚构作品,在剧中虚虚实实并不是什么出格的事情,对现实世界的影射,如果做得高妙,有助于受众更好地沉浸在剧情内。美国由于对影视作品分级很严,管制很松,会员制流媒体机构制作的影视作品,其管理比照了有线电视,默认观众可以自主付费,就是对自己的观影有负责能力的成年人,所以允许提供更多的感官刺激,可以有一定程度的暴力、裸体、脏话等。加上美国影视行业一直推崇“性+暴力”的叙事核心,政治也好,科幻也罢,都是包裹这一核心模式的糖衣而已。

这也让美国影视界在多年的迭代中,和社会大众达成了一定的默契和平衡,总统、政客、富豪,都是可以揶揄嘲讽的对象。这一表面上的人人平等,和代议体制一样,是美国社会重要的泄压手段。美国文艺界一直以来也有表演挑战权威的传统,在美剧中,白宫被炸,国会山被夷为平地,总统被暗杀、被操纵、被外星人夺舍等情节都已经被玩成了陈词滥调,美国受众对此已经脱敏,所以傲慢地将这一模式平移到其他国家,造出离奇又离地的神剧,一点都不奇怪。

近些年,由于美国国内社会问题的集中爆发,社会思潮右转严重,对其他国家的“滤镜式叙事”逐渐离谱。例如对墨西哥、哥伦比亚等国的毒品刻板印象,似乎除了昏黄的沙尘天气和遍地的武装毒贩,这两个国家一无所有。对巴西、阿根廷等国家的妓院滤镜,对欧洲装腔作势、外强中干的刻板印象等等。

随着中国的崛起,对中国污蔑、矮化、敌视的内容也越来越多。美国社会对华裔、亚裔从未真正接纳的现实,也在“政治正确”让位于“美国优先”的情况下,暴露得越来越直接。例如暴风圈的主演之一,美籍韩裔演员约翰·赵,2014年曾担纲主演《再造淑女》,因为故事主线比较老套,但是选择了用亚洲男性俘获白人女性芳心的反传统演员组合,收视率从第一集开始下滑,播出一季就遭“砍”。

《再造淑女》女主角是在复仇者联盟中出演星云的英国演员凯伦吉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