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70年来,新疆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尤其在人权保障领域。教育的普及与提升,使新疆各族群众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优质资源,这不仅极大地提高了民众的文化素养和技能水平,更为他们的全面发展与自我实现铺设了宽广的道路。
本文作者、新疆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吐尔孙·艾拜,正是受惠于新疆教育发展政策的一员。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那些攻击新疆人权发展的人证明,新疆在人权保障,尤其是教育权利保障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是实实在在的。
【文/ 吐尔孙·艾拜】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也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通过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在此过程中,新疆把尊重和保障人权融入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不断提升新疆人权发展水平,坚定不移推动新疆人权事业取得新发展和新进步。本文重点从新疆各族群众尤其是少数民族群众受教育权的保障,扶贫脱贫促进人权方面的积极作用方面进行分析。
通过保障新疆少数民族群众受教育权促进人权
我出生在南疆的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银行职员,母亲只有小学学历且没有工作。我们家有7个孩子,父亲去世时,我和弟弟还在上小学,家里重担都落在了母亲身上。母亲很勇敢,经常对我们说:“只要你们愿意读书,砸锅卖铁也要供你们上学。”在母亲的激励和国家教育政策的支持下,我家7个兄弟姐妹,均接受了全日制教育,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为3人,高中和中专学历的4人。
作为一名从南疆走出来的博士,我能走到现在得益于母亲的坚持和执着,得益于学校和老师的关怀,更得益于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和谐稳定的社会局面,以及欣欣向荣的时代背景。对此,我倍感幸运和感恩。
20年前我中专毕业后,重新参加高考,依托国家少数民族高考政策考入复旦大学,后又在清华大学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求学期间,学校的老师得知我家境困难后,为我提供了国家助学贷款和助学金,还协调安排给我落实勤工助学岗位。
2005年刚进入复旦大学时,学校给我发放10000多元助学金,而当年的学宿费仅为6000元。2014年-2018年,在清华大学读博期间,学校每月给我们发放3000元生活费,完全能满足我的学习和生活需求,也因此我能专注于学习,顺利完成学业。读书期间,学校给我提供的各类奖助学金超过15万元。
其实,在我身边不乏这样的实例,千千万万的新疆学生通过国家对少数民族的优惠政策接受高等教育,并享受幸福体面的生活。
吐尔孙·艾拜和孩子们在一起
我国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尤其是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1949年,新疆文盲率在90%以上,高于全国文盲率近10个百分点。2022年,新疆的文盲率降到2.6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1949年,新疆仅有1所大学、9所中学、1355所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只有19.8%。2020年,村村建有幼儿园,小学3641所、普通中学1211所、中等职业学校(不含技工学校)147所、高校62所。各级各类学校在校生为649.7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在校生为484.5万人,占74.57%。
在全疆受教育程度人口中,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为16536人,比全国平均水平多1069人。截至2020年,新疆累计培养高校毕业生211.5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76.7万人,占36.3%。
目前,我在新疆大学任教,承担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教学任务。所在班级都有来自新疆各地的少数民族学生。本人指导毕业论文的学生也有来自维吾尔、哈萨克等少数民族。学校和学院优先录取和细心培养各学历层次的少数民族学生。走在校园,我们可以看到各民族学生手足相亲、安心学习的景象。
维吾尔族人口主要分布在南疆四地州,占当地人口的83.74%,占全疆维吾尔族人口的74.01%。为确保所有学生接受教育,南疆四地州实行从幼儿园到高中的15年免费教育,并启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为学生提供免费的营养餐。2019年我在农村工作期间,经常看到村里的学生将学校发放的蛋糕和零食带回家,与家人分享。
此外,新疆依法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同时在中小学开设了维吾尔语、哈萨克语、柯尔克孜语、蒙古语、锡伯语等课程,充分保障了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成立了新疆教育出版社,配备了少数民族教材编译人员,加强了少数民族文字教材的编译出版工作,出版少数民族文字的中小学各类自编教材的大纲、配套教材和各种课外读物。我的小学和高中都是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学校完成的。
为确保新疆各族群众尤其是少数民族群众的受教育权,新疆不断拓宽教育渠道,持续增加教育投入。从1989年起,新疆启动“内地高校支援新疆培养少数民族人才协作计划”,协调内地高校招录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推动他们接受更好的高等教育。中央部委和内地省市所属的近300所学校,每年从新疆招录1万名少数民族学生。例如,2019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南京大学每年招收100名左右的新疆籍学生,其中一半是少数民族学生。
此外,2006年国家实施《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计划》,内地高校面向边疆民族地区定向招录硕士及以上研究生。截至2021年,该计划累计招录培养约5.7万名研究生,其中,共向新疆分配8000个招生名额,推动新疆籍少数民族研究生数量不断增加。
我和我的妻子都在新疆县城出生长大,目前在乌鲁木齐工作。我俩都是通过国家的这两项专项政策接受大学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得到稳定的工作岗位和收入,并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此外,新疆通过实施少数民族科技骨干特殊培养、对口支援省市和高校委托培养等多种方式,大力培养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例如,2000年,维吾尔族人口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为962人,2020年达11432人,其中硕士988人、博士1533人,增加11.8倍。又例如,2017年,新疆财政教育投入为724亿元。2023年,全疆各类教育资金投入达1039亿元,重点支持农村学前免费教育、农村园舍、营养改善和校舍安全提升等。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新疆少数民族群众的受教育权得到充分保障,受教育程度和文化水平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