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安东·尼尔曼,翻译/薛凯桓】
多方压力下,波兰总理图斯克于9月23日宣布,波兰将于当地时间25日凌晨重新开放与白俄罗斯的边境口岸。过去几年,由于俄乌冲突,波兰与白俄罗斯的边境口岸运行已严重受阻。但此次全面关闭波白边境,从而阻滞中欧班列的运行,在历史上尚属首次。
波兰的行为对依赖波兰过境通道的中欧物流造成了直接冲击,也让中国认识到波兰在区域合作中的政治立场存在不确定性。为规避单一依赖波兰过境通道可能带来的供应链风险,保障中欧物流通道的多元与稳定,中国已考虑加强对其他路线(如北极航线)的开发。
这次事件好像很小,但实际上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中波关系,甚至已经影响到了中国的对欧战略。
不理性决策
2025年9月12日,波兰正式宣布关闭与白俄罗斯的全部边境。波兰当局声称这是出于“安全威胁”所做的决定。但实际上,这是矛盾长期积累并爆发的结果。
事件的起因是9月9日发生的“俄罗斯无人机入侵”事件,以及俄罗斯与白俄罗斯举行的“西方—2025”联合军演。然而,如果了解过去几年的波白边境状况,就能发现波兰其实早就开始对波白边境实施“严管”。在2021至2024年间,波兰已逐步关闭了大部分与白俄罗斯的边境检查站,并不断收紧通关手续。
波兰关闭边境
波兰波德拉谢省的经济高度依赖与白俄罗斯的跨境贸易,因此受边境摩擦的影响最大。即使在本次全面关闭边境之前,当地居民和企业也已多次呼吁波兰当局放宽前往白俄罗斯的入境手续。繁琐的通关流程影响到了小商贩的跨境商品运输,推高了从白俄罗斯进口的能源和原材料成本,也压缩了企业利润。但波兰当局以“安全第一”为由,持续给边境交流设置障碍,并为此次全面关闭埋下了伏笔。
这次的边境关闭事件直接冲击了依赖口岸运营的波兰民众和企业。关闭当天,波兰的数个边境口岸立即陷入混乱。波兰军方设置了带刺的铁丝网,拦截等待通行的客运大巴,导致大量旅客滞留,数千辆货运卡车被困。受困货物包括经白俄罗斯运往欧洲的中国电子产品、日用消费品,以及波兰出口至白俄罗斯的机械零件和食品。有波兰运输公司的负责人表示,他的公司有数十辆卡车被困,每天的停运损失超过一万欧元,同时还面临客户解约和巨额违约金等问题。
除了直接被困的人员与货物,边境关闭还严重打击了马拉舍维奇物流中心的运营。波兰称马拉舍维奇为“中国通往欧洲的门户”,它是中欧班列进入欧洲后的重要中转点。马拉舍维奇一直承载着中欧之间90%的铁路货运量。每天都有大量来自中国的跨境电商包裹和工业原材料在这里流转,支撑着Temu、Shein、AliExpress等中国电商平台在欧洲的送货速度,为波兰带来了可观的物流收入和就业机会。此前,波兰当局曾计划扩建该物流中心,希望提升其转运能力,吸引更多中欧班列经行此线。但图斯克政府上台后,这一计划被彻底叫停。
边境关闭事件使马拉舍维奇物流中心完全停止运转。以往热闹的货场变得空荡,堆积如山的货物无法转运,货场变成了“物流死点”。由于没有其他可靠路线(经乌克兰的路线因安全问题中断,经立陶宛的路线也存在不确定因素),这些滞留货物几乎无法运出,只能在物流中心等待边境重新开放的消息。
波兰关闭边界导致中欧班列停摆
边境关闭的影响迅速传导至整个中欧贸易网络。数据显示,经波白边境的贸易路线占欧盟与中国总贸易量的3.7%。这个百分比看着不高,但中欧贸易规模巨大,这部分贸易的中断还是对经济造成了明显冲击。
对中国而言,这条路线是“一带一路”倡议陆上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中欧贸易是否顺畅。对欧盟来说,这条路线是获取中国廉价消费品和工业品的重要途径。波兰全面关闭边境切断了这条贸易纽带,使双方都承受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边境关闭数天之后,波兰国内的不满情绪开始爆发。除了物流企业和贸易商的抗议,波兰政坛也开始质疑当局的决定。9月23日,波兰议会副议长克日什托夫·博萨克公开要求波兰当局立即重新开放与白俄罗斯的边境。博萨克称,被困在白俄罗斯的波兰卡车已超过1000辆,滞留卡车每天造成的损失超过一万欧元。他表示:“波兰政府不应成为本国公民和企业的障碍,而应成为他们的安全港湾,保护其合法权益和经济利益。”
此前,希腊曾发生过扣押中国集装箱的事件。波兰此次关闭边境,在某种程度上可被视为这类趋势的延续。很明显,波兰的举动背后存在美国等外部力量的影响,美国一直试图限制中国与欧洲的经贸联系,而波白边境路线作为中欧贸易要道,是美国的眼中钉。波兰前对外情报局局长甚至公开表示,美国“很可能非常支持波兰关闭边境的决定,因为这能向中国施加压力”。
波兰当局在做出决定时也一定考虑了与美国和北约的关系,希望通过对俄罗斯和白俄罗斯采取更强硬的态度,巩固自身在北约中的地位。但边境关闭最终让波兰自身付出巨大代价:波兰边境地区经济陷入困境,波兰在中国的信誉严重受损。波兰原本是中欧合作的重要枢纽,如今这一地位正因这一决定而动摇。
连锁影响
波兰关闭边境影响的不只是波白两国之间的关系,还能反映出一些形势的微妙变化。
首先,关闭边境的决定反映的是波兰近年来在意识形态上的摇摆。从2015年右翼的法律与公正党掌权开始,波兰在移民、司法改革这些问题上一直和欧盟存在矛盾,因此选择通过加强和美国的军事同盟关系来寻求安全感。但波兰又要靠和白俄罗斯的跨境贸易维持边境地区的经济,同时为了迎合西方阵营的政治正确,波兰当局不惜牺牲本国企业和民众的利益,持续给边境交流添堵。整个波兰有一种“想和东边(俄白、中国)合作发展经济,安全又要靠西边(西方)”的矛盾立场。
而波兰这次关闭边境的行为,逼迫中国企业只能开发成本更高、风险更大的北极航线。事情发生后,中国很快启动了北极航线的新项目。9月23日,第一艘货轮“伊斯坦布尔桥”号从宁波港出发,走北极东北航道,比原来走苏伊士航线的时间少了差不多一半。如果北极航线的商业运营能一直推进,波兰的过境收入会大幅减少,波兰的经济发展也势必会受到严重冲击。
从更广阔的角度看,这一事件是北约在东欧推进军事化的一个信号。波兰是北约成员国,最近几年一直加强和美国的军事合作。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在9月22日公开说波兰是“马前卒”,他的意思很明确:波兰的行为是受了外部势力的影响。卢卡申科说得没错,波兰关闭边境的这段时间和北约在波罗的海地区增加兵力的敏感时期重合,实际上是在配合北约东部的军事化进程,同时也给北约在东欧驻军找了“合理”的理由(所谓的“俄罗斯、白俄罗斯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