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周德宇】

在查理·柯克被刺杀后,美国正掀起一场大清算运动。对主流媒体和自由派言论早就感到不满的特朗普政府及其干将们,正好借着这场刺杀案把平日里他们看不顺眼的人和事一一处理掉。

从MAGA小将们对普通网民的开盒与举报,到特朗普政府对一系列媒体人的官方打击,“查理·柯克”成为了美利坚当代文字狱的主题,这场从上到下都被动员起来的大清算运动俨然有发展到大清洗的趋势。

而在这个过程中,最新被打击的目标是美国著名的脱口秀“吉米鸡毛秀”。对于这个节目,中国人记忆最深的应该是吉米十多年前请了几个美国小孩,问他们美国欠中国债该怎么办,有个小孩说把中国人杀光就行了。

但是,“吉米鸡毛秀”当年并没有因为这种明显的种族主义反人类言论而关门;导致这个节目被叫停的,是因为前几天节目上说特朗普政府正假惺惺地利用这场刺杀案来谋取政治利益。老实说,“吉米鸡毛秀”的这些言论已经非常尊重查理·柯克了,他们没有像很多自由派那样幸灾乐祸说查理·柯克是咎由自取,而仅仅是担心他在死后被人利用——但仍然,一旦被特朗普当作反面典型点了名,那从联邦机构到广播公司就都容不下他了。

特朗普发文回应《鸡毛秀》被砍

同样可能需要连在一起看的新闻是,特朗普政府这两天把所谓的“ANTIFA”列为恐怖组织。这个其实就很有意思了,因为ANTIFA这个东西根本就没有组织,无非是一个借着“反法西斯”(anti-fascist)名义的大杂烩意识形态。虽然说ANTIFA也并非真的反法西斯,但特朗普对这么个名词大动干戈,颇有一种“谁是法西斯我还不知道吗”的经典政治笑话的意味。当然,没组织的ANTIFA,意味着想要给你打上ANTIFA的名义来抓人就更加方便了。

你看,这就是美国的言论自由。言论是自由的,但一些言论比另一些言论更自由。在一个最高法院将政治献金视为言论自由的国家,自由的从不是言论,是言论背后的财力、权力、暴力。

在过往,美国政府能够营造一种所谓言论自由的假象,有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个部分是放大无关痛痒的反对言论,也就是小骂大帮忙。你可以看到美国两党的媒体和政客们虽然嘴上互相骂,但是台下大家一般都比较和气。所以到头来大家骂来骂去都是那点隔靴搔痒的东西,从而可以转移人们的注意力,没有人会真正反对美国政府本身的合法性。

而另一个部分,则是压制和边缘化真正有威胁的言论,比如冷战时期对于共产主义和革命言论的全面压制,或者这两年借着“反犹”的名号,美国从私人公司到政府机构全都在攻击那些反对以色列种族灭绝政策的机构和个人。言论自由是有高低贵贱的,你骂美国总统当然没事,骂了他也不会脱层皮。但你骂美国总统是以色列的儿子,那就要动摇美国的国本,两党都要找你麻烦了。“吉米鸡毛秀”说杀光中国人没事,但他们真要替中国说好话,那估计当年就被停播了,也轮不到现在。

在拜登任期的最后,美国的言论自由是如何被操控的就展现得非常明显。在大选辩论前,即便拜登本人的健康状况已经引发了很多人内心的质疑,但是在主流媒体中,大家仍然对拜登歌功颂德,甚至肉麻地吹捧拜登是所谓“超级老人”,那些担心拜登健康的人都是别有用心。而当拜登在大选中暴露出严重问题,媒体马上众口一词指责拜登老而昏聩,欺骗了民主党和选民。等到最后拜登终于放弃竞选,媒体又开始调转立场赞颂拜登高风亮节……

美国的言论自由假象可以长期维持,那是因为能说出来的言论都没什么威胁,都是可以被精巧地操控的,而少数有威胁的言论可以被简单压制,从而掀不起波澜。

所以如今特朗普政府和MAGA们大张旗鼓地清算媒体人和民众的言论,显得有些粗糙,并不是很符合美国管控言论自由的惯例。

这件事本身当然非常有特朗普的个人风格,因为他有仇必报,而他跟媒体人就特别有仇。从第一任期骂主流媒体“FAKE NEWS”(“假新闻”),到国会山暴乱后被建制派媒体集体封杀,他对于建制派在舆论上对其的打压有着非常深刻的体会,对于自己没有足够忠诚的舆论机器有着非常痛的领悟。

所以特朗普一上台,他就从内到外整顿了一番舆论。在本党和政府内部这些特朗普能够直接控制的地方,他就一直在强调个人的绝对权威,内阁开会一定是马屁大会,政党意见一定是特朗普主导,谁有不同意见谁鼓掌不够热情,谁就立马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