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什么明知塑料有害环境和健康,却越用越疯狂?联合国“禁塑”谈判的两大阵营破裂背后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深圳市零废弃环保公益事业发展中心理事长毛达在“太学”的演讲中揭秘谈判停滞真相。

演讲文字稿首发于“新经济学家智库”微信公众号(New Economist),观察者网获授权转载,录入时略有编辑,供各位读者参考。

【演讲/ 毛达】

大家好,我是毛达,来自深圳市零废弃环保公益事业发展中心,无毒先锋团队,我们是一家关注废弃物化学品和健康的公益组织。

8月17日,我刚刚从瑞士日内瓦出差回到北京,此行的主要任务是全程参加联合国的一个环境会议,叫做制定一项关于塑料污染(包括海洋环境中的塑料污染)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文书的政府间谈判委员会第五届会议。是不是非常地长?所以接下来我就用这个会议的俗名——全球塑料条约谈判——来代替它。

根据联合国环境大会2022年3月初通过的决议,全球塑料条约谈判本来应该在2024年的年底,韩国釜山的第五届会议完成,但是很遗憾,釜山会议这个谈判无果而终,所以谈判委员会决定今年8月要在瑞士的日内瓦复会续谈,也希望用一场加时赛来完成它的使命。

规则与复杂议题的双重挑战

客观地说,各国的谈判代表也尽了他们的全力,尤其是在最后一天8月14日,展开了一个长达连续24个小时的、无休无眠的马拉松式谈判磋商。很多国家的环境部长也参与其中,但是最终仍然无法就绝大部分的内容和案文形成共识。主席不得不宣布会议休会,择期复会。可以说谈判再次被拖延,而且前路还很不明朗。

报道截自联合国官网

所以大家现在就会有一个问题:这谈判经历了三年多,为什么仍然谈不拢?

我给大家两个简化的答案:

第一个就在于规则。塑料条约要通过,需要参与谈判的联合国会员国形成一致的共识才可以。这次参加塑料条约谈判的国家一共有183个,这些国家国情差异巨大,利益诉求也非常多元,所以本身要形成共识是比较困难的。

第二点就在于议题本身。塑料和塑料污染本身就是一个高度复杂的问题,这些国家要短期内形成一个统一的答案,也不容易。

无纺布就比塑料袋更环保吗?

塑料问题的复杂性不光是这些谈判代表需要去直面的,同时我觉得作为普通的老百姓,其实在生活当中也会有所体会,就拿我们非常熟悉的塑料购物袋来说一说。

很多人都知道多年以前我们国家已经开始禁止商场和超市免费提供一次性塑料购物袋,渐渐地大家在生活当中也开始接触到一些替代品,其中的一种叫无纺布,它不在收费的范围当中,但是有些人就会质疑了:都是一次性用品,难道无纺布就会比塑料袋更环保吗?

另外一种替代品就是标着可降解字样的塑料袋,当然也有人疑惑了,真的可降解吗?我们随便扔是不是就没有问题了?还有一些平常比较环保的人也有疑惑,他们说“我平常就很注意不用一次性的用品,出门我都会带这个布袋子,但是怎么又听说布袋子也比塑料袋更不环保了呢?”对于这些问题,以我的专业能力,今天是可以快速给大家一些确切的答案的。

无纺布的主要原料是聚丙烯(PP)或者是聚酯纤维(PET),本质上来说它就是一种纤维化的塑料,用它来替代传统的聚乙烯,就是PE为主要原料的塑料购物袋,其实没有什么环保的意义,它也应该被纳入限制范围。

可降解塑料就比较复杂。市面上既存在着一些真正可以被降解的塑料,比如聚乳酸(PLA),也存在着一些其实是快速地碎片化、但并不可以被真正降解的伪降解塑料。

但即便是真正的可被生物降解的那些塑料,大多数必须在工业化的堆肥处理厂里经过3到6个月的处理,才能够完全地被降解。所以我们绝对不可以随便把这种塑料丢到自然环境当中。那布袋无论是用棉做的,还是纤维做的,其实生产过程也会消耗资源,也会产生一定的污染,所以它也必须要使用到一定的次数,才会比一次性的塑料购物袋更环保。

那么我们的消费者如果说平常只是用了一两次就丢掉它了,或者是闲置在家里,当然也不是一个环保的选择。同理来说,有一些质量好耐用的塑料袋,如果我们多用几次,那也是一个好的选择。

其实还有一些问题就不一定那么好回答了,尤其是最近出现的一些热搜。今年6月初就有一个视频号很夸张地宣传,我们中国的生活垃圾问题已经被垃圾焚烧技术给解决了,甚至说我们已经出现了垃圾不够烧这样一种大好形势。对此很多很环保的人都产生了自我怀疑:如果真的是这样,我们还需要去减少垃圾的产生吗?还需要去做垃圾分类吗?当然这里面也包括塑料和塑料垃圾。

最近还有一个让人揪心的或者纠结的热搜,就是我们坐高铁使用的一种无纺布的一次性座椅套在网上大卖。兴奋的人说这是一个隔绝病毒保护卫生且特别廉价的解决方案。愤怒的人就会说,这是彻彻底底的新的浪费,不环保,是过度的卫生。不论你们有什么样的态度,今天我们至少知道了,无纺布其实是另外一种形式的塑料,我们如果大量地去消耗,同样可能会产生大量的塑料垃圾和塑料污染。

不管塑料问题有多复杂,作为普通人,其实我们应该都有一种朴素的认识,就是塑料确实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好处,同时也可能会带来很多的坏处。既好又不好、既想要又不想要,这样的一种纠结情绪,其实也在影响着这个塑料条约谈判当中的各国代表。

他们其实也是在“既想要又不想要”、“如果要那要什么”这样一个非常复杂的光谱当中,有很多元的立场和选择,所以就导致了条约的谈判很难谈拢。

在此,我就试着跟大家说一下这些谈不拢的问题大概有哪些,我也想请观众自己设想一下,如果你是一位国家的谈判代表,现在正在坐在日内瓦万国宫的谈判现场,你会做什么样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