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6日,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将国防部更名为“战争部”,象征性地恢复到二战后使用的名称,引发争议。
这一新名称,无论从其明确还是抽象的意义上看,都体现了硬实力作为外交政策核心工具的逻辑回归。它表明华盛顿不再满足于威慑或防御的语言,而是寻求通过武力和强硬的外交手段强加新的平衡。
本报告深入探讨了“防御”改为“战争”的象征意义及其历史和政治内涵。报告回答了以下问题:这仅仅是表面的变化,还是地缘政治的重新定位?这一新理论对中东地区冲突有何影响?

名称从“防御”改为“进攻”的象征意义
特朗普将国防部更名为“战争部”的决定,蕴含着深刻的历史和政治内涵。该名称一直沿用至1947年,二战后作为军队重组的一部分进行了更名。
如今,在全球紧张局势加剧之际,特朗普重新命名国防部,仿佛华盛顿宣布将回归以硬实力作为外交政策核心工具的逻辑。
美国总统在签署行政命令后告诉记者,新名称“更符合当前的世界形势”,并补充说,它向世界“传递了胜利的信息”。
这些言论揭示了美国政治语言的转变:从防御性语言转向胜利性语言,从威慑逻辑转向主动进攻逻辑。
未经国会批准,特朗普无法正式更改国防部的名称,但这项行政命令允许将新名称用作国防部的第二个名称。
这项行政命令不仅更改了名称,还规定在“国防部长”之外,采用“战争部长”的头衔。
国防部长皮特·赫格塞斯出席了行政命令的签署仪式,并受特朗普委托对国防部进行彻底改革。他表示,这一改变“不仅仅是为了名称,而是为了恢复战士精神”。
前福克斯新闻主播赫格塞斯对更名表示欢迎,并上传了一段视频,视频中他五角大楼办公室门口安装了一块新的“战争部长”牌匾。
这些称号被纳入官方文件,为军事理论的转变赋予了制度合法性,并开启了行政部门与军队之间互动的新阶段,在这个阶段,“战争”不再仅仅是一种选择,而是一种身份认同。
从这个意义上讲,更名不仅仅是一项行政决定;它宣示了一种新的战略方向,它以冲突而非理解的视角重新定义美国与世界的关系。
新军事理论对中东的影响
随着华盛顿宣布将国防部更名为“战争部”,新的军事理论开始在当地,尤其是在中东地区逐渐成型。
此前,美国政府曾指示向中央司令部责任区部署“额外能力”,此举被视为在伊朗和以色列紧张局势升级以及跨国威胁日益加剧的背景下,直接加强美国在该地区的军事存在。
国防部长赫格塞斯辩称,此次部署旨在“加强我们在该地区的防御态势”,但这一理由带有明显的威慑意味,其范围远远超出了防御层面。这一声明表明,军事理论从被动防御转向进攻性威慑的理念正在加强。
华盛顿现在将大规模军事存在视为通过武力而非调解或谈判来维持稳定的手段。这一新战略重塑了该地区的力量平衡,并给寻求扩大影响力的地区大国带来了直接的军事负担。
变革的可行性
鉴于地区局势的复杂性以及多极世界中威慑的挑战,现实对新理论的有效性提出了严峻的质疑。
在局势升级的背景下,美国对伊朗三处核设施实施了军事打击,试图破坏伊朗核计划。
此举符合“先发制人战争”的原则,旨在向德黑兰发出强烈的威慑信号。然而,美国初步情报评估显示,这些打击“并未摧毁伊朗核计划的核心部件,反而使其计划推迟了数月”。
这一评估凸显了军事力量在实现长期战略目标方面的有限效力。
有限的打击虽然表明了使用武力的意愿,但可能不足以改变根深蒂固的核计划的进程,甚至可能导致意外升级。

以实力求和平:新的威慑理论
白宫在官方解释国防部更名决定时表示,其目标是“以实力强加和平”。这句话出现在一份官方声明中,概括了华盛顿在世界范围内,以及随之而来的中东地区所采取的新理论。
美国不再寻求通过调解或传统联盟来缓和紧张局势。相反,它依靠展示军事力量来重塑其国际威望,尤其是在地区和国际大国争夺影响力的地区。
这一转变的核心是国防部新预算,该预算已超过一万亿美元,引发了美国国会内部的广泛争议。一些人认为这是旨在威慑的“和平”预算,而另一些人则认为这是不合理的“战争”预算,越来越多的人质疑,在没有全面战争的情况下,这笔巨额开支的可行性。
这场争议反映了华盛顿内部在优先事项上的分歧,一方力求军事主导地位,另一方则要求重新考虑该战略。如此巨额的开支也表明,更名是一项耗资巨大的项目的一部分,需要在武器、军事技术和加强军事存在方面投入巨资。
更名并非仅仅是象征性的举措,它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后果。《政治报》(Politico)在2025年9月6日发布的一份报告中估计,修改法规、印制官方文件和更新政府牌照的成本可能高达数十亿美元。
这笔直接的财务成本,加上升级风险所带来的地缘政治成本,证实了这一变化并非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更名,而是一项具有深远经济和政治意义的综合战略决策。
鉴于地区现实的复杂性、国际平衡的挑战以及霸权的代价,一些人认为新战略是回归权力逻辑,而另一些人则认为这是滑向政治军事化的滑坡。中东仍然是这一新战略的真正试验场,它可能重塑未来几十年美国影响力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