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国际刑事法院通缉的以色列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似乎已进入新的“伟大”阶段,随之而来的是与所有人的公开对抗。这位曾多次吹嘘自己改变了中东的右翼政客并未止步于此,他如今把整个世界都视为他长期战斗和自诩英雄事迹的舞台。这一次,他甚至侮辱了他在西方的历史盟友,正是他们缔造了他的国家并奠定了它的辉煌。

近期,在要求承认巴勒斯坦国的呼声日益高涨,以及内塔尼亚胡拒绝停止在加沙地带的战争的背景下,以色列与其西欧和澳大利亚盟友的关系出现了明显的裂痕。在法国方面,内塔尼亚胡指责法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有意于9月承认巴勒斯坦国,此举加剧了反犹太主义,并削弱了以色列在“哈马斯恐怖主义”面前的实力。法国总统府发表声明予以强烈回应,称马克龙的言论“卑鄙无耻”且“基于谬论”,并强调保护法国犹太人与以色列在占领问题上的立场无关。法国还对加沙战争、定居点政策以及拒绝交出武器的行为表示不满。

至于新西兰和澳大利亚,裂痕则更加明显。新西兰总理克里斯托弗·卢克森称内塔尼亚胡的政策表明,他因战争的持续和加沙难以承受的人道主义悲剧而“失去理智”。澳大利亚也加入了承认巴勒斯坦的浪潮。内塔尼亚胡回应道,澳大利亚总理安东尼·阿尔巴尼斯背叛巴勒斯坦,软弱无能。澳大利亚内政部长回应称,“实力不是用炸死或饿死多少人来衡量的”,并强调,对加沙地带悲剧采取道德立场才是澳大利亚当今外交政策的主导,即使为此牺牲了与以色列的历史友谊。

西方与以色列联盟的历史根源

要理解西方与以色列之间目前出现的裂痕,就必须了解这一稳固联盟的历史根源。该联盟跨越数十年,并在多个历史阶段经历了显著演变。在其建国初期(1948-1967),西方的主要动机是大屠杀后对犹太人的历史愧疚感。这种愧疚感导致欧洲将承认以色列视为一种道德选择,而非政治选择。在此背景下,美国在以色列宣布独立后数分钟内率先承认其主权,从而确立了“以色列安全是西方切身利益的一部分”的原则。

新西兰总理克里斯托弗·卢克森称内塔尼亚胡的政策证明他“失去了理智” (盖帝图像)

1967年战争后,美苏同盟迎来了决定性的转折点。以色列在这场战争中迅速取得的惊人胜利不仅巩固了其地区军事强国地位,也为与华盛顿建立深度战略军事同盟铺平了道路。以色列由此从一个单纯的“道义同情”国家,转变为华盛顿在冷战期间遏制苏联影响力战略中可以依赖的关键军事安全参与者。

在卡特、里根和克林顿等美国总统任期内,联盟持续发展,向以色列提供的巨额财政和军事援助与和平进程的进展挂钩,尽管这种支持始终如一。在此期间,欧洲强烈支持两国方案解决冲突的原则,但始终不愿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这种犹豫源于西方国家担心损害其与以色列的特殊关系,以及各国首都强大的亲以色列游说团体的影响力。

以色列如何维持其西方联盟网络?

以色列通过多种战略维持了其强大的西方联盟网络,其中最突出的或许是与西方国家深入的安全合作。通过联合训练、持续的情报共享以及提供先进的军事技术,以色列巩固了其作为应对全球威胁不可或缺的安全伙伴的地位。

此外,尤其是在2001年9月11日袭击事件之后,以色列成功地将冲突淡化为“恐怖主义”的阴影。这一策略的基础是将巴勒斯坦冲突描绘成全球“伊斯兰极端主义”的延伸,从而获得了当时正致力于打击所谓恐怖主义的西方国家的支持和同情。

以色列毫不犹豫地将“反犹主义”这一武器用于政治,有效地利用这一指控来遏制对其行为的任何批评。任何对以色列政府政策的批评都被直接转化为对犹太人仇恨的指控,从而压制了许多异议或批评的声音。

最后,西方政界和媒体精英通过美国以色列公共事务委员会(AIPAC)等压力团体的巧妙渗透,是该联盟得以延续的关键因素。通过这些团体,以色列能够影响政治决策、塑造公众舆论,并确保西方国家持续提供财政和军事支持。

如今有什么变化?

近年来,以色列与其西方盟友的关系因多种因素而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其中最显著的是成为导火索的加沙战争(2023-2025)。史无前例的杀戮和破坏,以及“种族灭绝”和“饥饿”等词汇在国际话语中的出现,使西方各国政府陷入困境。数十年来,数百万人首次走上街头和西方国家首都,声援巴勒斯坦人,这给政治领导人带来了巨大的国内压力。

澳大利亚总理安东尼·阿尔巴尼斯被内塔尼亚胡指责软弱和背叛 (AFP)

此外,变革在于新一代西方政治家的崛起。法国总统马克龙、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和新西兰总理卢克·科恩等领导人不再背负二战和大屠杀遗留的情感重担。这些领导人如今认为,他们国家的全球利益正因他们继续参与其人民所认为的“以色列在加沙的罪行”而受到损害。

最后,内塔尼亚胡的个人对抗行为在紧张关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内塔尼亚胡采取了“尴尬施压”的策略,利用了西方政府容易被指控“反犹太主义”的弱点。然而,这种曾经有效的策略如今在巴黎、堪培拉和伦敦等国首都被视为赤裸裸的政治勒索,促使西方领导人对这种行为表达了更强烈、更不妥协的立场。

内塔尼亚胡与西方领导人关系紧张的五个原因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与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一些西方领导人之间的公开紧张关系,代表着以色列与其历史盟友之间的传统关系性质的重大转变。这些互动可以通过一系列相互交织的因素来理解:

第一:加沙战争后国际情绪的转变

加沙战争伴随着平民伤亡的大幅增加以及饥荒和满目疮痍的景象,给西方各国政府带来了压力。这种国内压力迫使马克龙、阿尔巴尼斯和卢克森等领导人对以色列政府采取更为批判的立场,以维护其在本国民众心中的道德合法性。民众已经开始拒绝支持针对平民的军事行动。

第二:内塔尼亚胡拒绝任何批评,视其为“背叛”和“反犹主义”

内塔尼亚胡的论调基于一个固定的公式:“任何批评以色列的人都会助长反犹主义。”这种论调曾经成功地“控制”了西方国家的行为,但如今已不再被接受,尤其是在针对大国领导人时,他们认为这是赤裸裸的政治讹诈。这种做法适得其反,因为西方领导人现在越来越敢于表达他们的批评立场。

第三:两国方案需要迈出具有象征意义的重大一步

经过数十年的谈判失败,西方国家越来越坚信,两国方案需要迈出具有象征意义的重大一步。因此,承认巴勒斯坦国已成为一种施压手段和“恢复该地区政治平衡”的手段。另一方面,内塔尼亚胡将此视为一种战略威胁,担心这种象征性的承认可能演变成外交上的滚雪球,最终导致制裁和政治孤立,威胁其政府的战略。

加沙战乱、平民伤亡不断增加、饥荒和破坏景象不断出现,西方舆论对加沙政府施加了压力 (盖帝图像)

第四:内塔尼亚胡的对抗性性格和国内政策

内塔尼亚胡在以色列国内饱受腐败案件和对其在2023年10月7日事件中表现的批评之苦。因此,他需要外部升级,将自己塑造成一位强硬的领导人。或许,攻击“软弱”盟友有助于他构建以色列“甚至受到盟友压迫”的内在叙事,从而提升他在极右翼阵营中的声望。

第五:“西方阵营”内部出现分裂

“西方阵营”内部的分歧日益扩大,一部分人视以色列为无条件盟友,另一部分人则将其视为道德和政治负担。尽管美国和英国仍然是坚定的支持者,但法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家开始意识到,盲目与以色列结盟正在损害其国际形象,尤其是在中国和俄罗斯等其他大国崛起的情况下。这些分歧反映了地缘政治游戏规则的深刻转变,以及西方试图在全球重拾道德影响力的尝试。

我们是否正在见证西方与以色列联盟的瓦解?

目前,西方与以色列的联盟尚不能说已经完全瓦解,但显然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种变化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

  • 军事安全层面:这一层面依然根深蒂固,尤其是在与美国、英国和德国的关系中。这些国家与以色列之间的军事支持和安全合作从未停止。这种联系建立在数十年的共同战略利益之上,这些国家仍然将以色列视为该地区的重要安全伙伴。
  • 政治外交层面:与安全层面不同,这一层面正经历着严重的动荡,尤其是在西欧。这些国家的外交立场开始转变,对以色列政策的批评日益加深,例如承认巴勒斯坦国等决定,以及其领导人将内塔尼亚胡的行为描述为“政治讹诈”。这种转变反映出,此前明确的政治支持正在发生转变。
  • 道德和舆论层面:几十年来,以色列首次失去了其“受害者形象”优势。来自加沙的图像和报道,以及联合国关于“种族灭绝和饥荒”的言论,极大地影响了西方舆论。这削弱了以色列打出“反犹主义”牌的同等效力,使其在盟友面前处于道德防御地位。
  • 经济层面:民众抵制和武器出口管制的威胁正在成为新的压力因素。西方的民众运动呼吁抵制以色列产品,并要求各国政府停止向以色列出售武器。这些趋势虽然尚未完全生效,但代表着未来的潜在转变,如果以色列扩张,可能会对其造成经济压力。

未来情景:事态将如何发展?

以色列与其西方盟友的关系似乎正走向根本性转变,这可以用几种未来情景来概括。或许最突出的是双方公众反对情绪的升级。预计西方国家将继续承认巴勒斯坦,将其视为一个象征性举措,这不会显著改变当地现实,而是服务于一个根本的政治目标:在国际上孤立以色列,并推动其走向政治解决方案。这种承认将加剧公众紧张局势,但同时也反映了这些国家政治立场的转变。

内塔尼亚胡选择公开对抗而不是遏制批评,为未来几年重新定义西方与以色列的关系打开了大门 (半岛电视台)

第二种情景是,两国关系从“情感性”转向“功能性”。鉴于以色列在该地区的战略地位,西方国家或许会保留其安全盟友的身份,但它们不会将自身的道德声誉置于以色列政府行为的威胁之下。这意味着,军事和情报合作将继续,而无条件政治和外交支持的范围将缩小,从而使两国关系更加务实,情感色彩淡化。

当然,还有第三种可能:美国试图重新控制局势。鉴于紧张局势不断升级,华盛顿可能会介入,向以色列施压,要求其在内塔尼亚胡任期结束后组建一个“不那么极端”的政府。这个政府可能在其盟友中享有“良好声誉”,而且很可能成为华盛顿重新平衡关系、维护西方联盟网络凝聚力的工具。

最后一种可能的情景是,一个新的国际集团的形成,旨在从政治上“遏制”以色列。内塔尼亚胡尽管立场顽固,但仍将执政,因此,一个新的国际集团可能在欧盟的支持下形成,由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爱尔兰和西班牙等国家领导。该集团可以对以色列施加政治和外交压力,赋予巴勒斯坦人此前缺乏的新的谈判实力。这种情况可能为冲突态势的真正改变打开大门。

战略摘要

毫无疑问,内塔尼亚胡与西方领导人之间的争吵并不意味着西方与以色列联盟的终结,但它几十年来首次暴露出该联盟结构中真正的裂痕。一些西方国家已经从“支持性伙伴”转变为“批判性盟友”,加沙战争已成为道德和政治考验的时刻。内塔尼亚胡选择公开对抗而非遏制批评,这为未来几年西方与以色列关系的重新定义打开了大门。

当前的冲突并非只是短暂的外交裂痕,而是一个明显的信号,表明西方再也无法像过去那样承受以色列的政治和道德代价。双方关系将继续下去,但会在一个平等和问责的新框架下继续下去。而长远来看,内塔尼亚胡,乃至以色列,都将失去自1948年以来一直独占的西方宠儿地位。

来源: 半岛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