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日报》在一篇长篇报道中指出,马来西亚乐观的经济前景并没有反映出数百万马来西亚人每天面临的现实压力,包括生活成本上涨、工资停滞以及新税收的负担。

报告指出,宏观经济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差异可能对经济复苏的可持续性构成直接威胁,而国内消费多年来一直是经济的最重要支柱。

经济指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该报解释说,强劲的消费多年来一直是马来西亚经济增长的基石,也是抵御包括美国关税在内的外部冲击的缓冲。尽管通胀率相对下降,但这并未给消费者带来缓解。

马来西亚“合资银行”(Bank Muamalat Malaysia)的首席经济学家穆罕默德·阿夫扎尼扎姆·阿卜杜勒·拉希德表示:“物价依然高企,只是上涨的速度放缓了。”

而“安邦集团”(AmBank Group)的首席经济学家费尔道斯·罗斯里则强调:“通货膨胀率即使有所下降,近几年仍然持续高于工资增长速度,尤其是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这种不平衡导致家庭收入无法跟上成本上涨的步伐。

马来西亚消费者信心已成为经济稳定的关键因素(路透社)

直接的民众证言与政府政策

报道引用了数字营销人员、居住在吉隆坡的许(M.K. Kho)的说法,他表示:“我们已经到了一个地步,更加努力地工作并不意味着赚得更多,吃一顿简单的饭都感觉像是一种奢侈。”这句话概括了很大一部分人所感受到的经济困难。

马来西亚中央银行承认了这一挑战,而经济学家如罗斯里则呼吁“提高工人收入能力,减少对进口商品的依赖”。

为缓解压力,政府开始向低收入群体提供直接现金援助,并于二月提高了最低工资。总理安瓦尔·易卜拉欣上个月也宣布了一系列措施,包括降低燃油价格、推迟上调道路通行费以及发放现金补贴。

然而,分析人士如来自肯南加投资银行的穆罕默德·赛义夫丁·萨夫万警告说,若压力持续,家庭可能削减非必需开支,从而对经济增长造成负面影响。他补充说:“随着人们越来越依赖信贷来维持生活,财务压力可能进一步加大,这对本地经济是不可持续的。” 同时,他警示或将出现工资与物价之间的恶性循环:工人要求加薪,进而推高总体成本。

国内风险与外部挑战

尽管面临这些挑战,《华尔街日报》报道称,马来西亚的经济记录表明,内部危机并非经济增长中断的最可能原因,因为历史上的经济衰退更有可能是由外部冲击引起的。穆迪分析公司经济学家丹尼斯·切克表示:“目前对GDP的最大威胁是全球贸易波动。”

特朗普政府对马来西亚商品征收19%的关税后,马来西亚已面临贸易压力。尽管关税低于最初威胁的25%,但仍足以造成损害。此外,拟议对半导体征收100%的关税也对马来西亚最重要的出口产品之一构成了进一步威胁,使其有可能失去在美国至关重要的市场份额。

为平衡而展开的双重斗争

报道总结道,马来西亚的政策制定者如今面临艰难抉择:既要应对国内的生活压力,又要处理全球贸易动荡。

这种双重挑战使政府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一方面要安抚家庭、维持消费者信心,另一方面要加强经济的韧性,以抵御贸易战和市场波动的冲击。

如果政府的措施无法转化为民众日常生活中的实质性改善,那么马来西亚经济赖以支撑的本地消费基础可能逐渐被削弱。

在美国对商品和半导体加征关税等外部风险不断增加的背景下,能否维持这种平衡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马来西亚未来几年的经济增长轨迹。

来源: 华尔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