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晨枫】

上周在阿拉斯加会面时,特朗普特意安排B-2轰炸机和F-35战机编队低空飞过,还在地面上摆满了一眼望不到头的F-22战机作为背景板,以充分展现美军军威,也是在向普京“示威”。

F-35如今是美军的心头肉,不仅是其空中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其维持全球军事霸权、巩固盟友体系的重要工具。但在特朗普一顿关税乱棍下,盟国对它的态度却复杂得多。

特朗普和普京走红毯时,B-2和F-35低空飞过

F-35在军事上的必要性,鸡肋

8月份,西班牙决定把原定用于F-35的经费转用于满足北约5%的要求,取消F-35的订购;瑞士被39%关税弄倒了胃口,政府方面虽然说F-35采购案不变,但可能削减数量,民意则强烈要求全部取消。其实加拿大也不乏呼声,印度则决定停止订购美国武器。

特朗普的关税战一直是一手提高关税,一手强推出口。在去制造业的过程中,美国制造中拿得出手的出口越来越少,军火恰好是既有销路、又有高额利润的“拳头产品”,一直是美国对盟国出口的重头戏。

军购和军售从来不仅是军事问题,更是政治、经济问题,但军火首先是用于军事目的的。

在军事上,美国技术先进、性能可靠,确实是很多国家的最好选择。就F-35而言,也常常成为唯一选择。

F-35是西方世界唯一可供出口的第五代战斗机。F-22根本不出口,也停产了。其他选择……没了。自从有战斗机以来,这是独特的情况,但并非意外的情况。

战斗机凝聚了大量昂贵、复杂的尖端技术,更需要雄厚的经济实力才能维持研发和制造体系,世界上有能力研发和制造先进战斗机的国家越来越少。但在第五代战斗机时代,研发和制造战斗机的国家反而增加了,只是已经研发成功、可供出口的依然只有F-35,欧美国家现在也只有F-35这一种五代机正在生产中。

五代机以前向隐身为最大特征,超巡是“最好有、没有也无妨”的第二大特征,先进状态感知、网络化能力则不是五代机独有的,第四代或者四代半经过升级、改装也可以获得相似的能力。

隐身不仅需要低可见构形和吸波涂料,还需要机载武器内载化,因此不可避免地要加大战斗机的尺寸和重量。第五代“中型”战斗机的尺寸和重量与第四代重型战斗机相似,对发动机的推力和推重比提出更高的要求。高性能战斗机发动机的技术门槛比战斗机本身更高。

英法战斗机在三代机时代还能咬牙跟上,到四代机已经跟不动了,只能假装弯道超车,在五代机时代推出4.5代的“两风”(法国“阵风”和英德意西“台风”),在六代机时代推出5.5代的“新两风”(英意日“暴风”和法德西FCAS,后者尚未以“风”命名)。在俄罗斯那里,苏-57能否算第五代战斗机一直存在争议,苏-75何时能从模型变为真机是更大的问号。新兴战斗机国家如韩国、土耳其、印度则要么用“4.9代”战斗机假装第五代,要么只有首飞后就“搁浅”的“看上去五代机”,要么磨叽了十几年还只是“PPT战斗机”。

中国是唯一的异类,不仅推出五代的歼-20和歼-35,还率先推出第六代战斗机。

对于盟国来说,F-35在军事上的必要性来自三方面:

1.技术先进性

2.换代刚需

3.无缝混编作战能力

坊间对F-35有种种诟病,但F-35还是先进的。或者说,在西方,眼下没有比F-35更先进的选择了。在计划启动时代,F-35“战轰为主、空战为辅”的设计基点,对于美国空军是合适的,对于盟国也是合适的。那是西方自以为“历史的终结”的时代,大国对抗不再现实,“维持秩序”的警察行动是主要考虑。这里的秩序当然是Pax Americana:“美国治下的世界和平”。

中国崛起不以打乱Pax Americana为目的,但在客观上不仅打乱了,还有可能颠覆Pax Americana。F-35的空战能力不足,对歼-20、歼-35居于下风,更不用说南北六代。这是美国空军的焦虑,也是日本、澳大利亚的焦虑,但F-15EX、F-16V、F-18E更加不够看。

在欧洲,问题小一点。除非欧洲没眼力见到跑到亚太来找中国麻烦,歼-20、歼-35不是欧洲的问题。苏-57的速度和机动性肯定比F-35更强,但隐身和“非接触空战”能力或许能帮助F-35占上风。

目前拥有F-35的国家

更加实际的问题是换代。对于很多盟国来说,战斗机的技术先进性与其说是军事上的刚需,不如说是观感上的刚需。在和平时代,他们需要的是存在空军;在战争时代,则需要在盟军架构下的协同作战能力。

因此,某种相容性和标准化十分必要,确保盟军各部的战斗力均匀一致,在战术上容易整合和协调,在技术上容易补充和保障。理想情况下,应该在营连级就能做到无缝插入作战。具体到空中战场,对于统一的北约指挥和控制架构,美国战斗机和盟国战斗机应该是“透明”的,谁上都一样。

万国牌不是不能打,但毕竟磨合和保障的问题更大,为此北约早早推动装备和弹药的相容性和标准化。英国、法国的战斗机尽管在外观、技术上与美国战斗机完全不一样,但在使用和保障方面是高度相容的,可以确保平时训练和战时行动中有效、可靠的整合和互保。

然而,什么相容性都比不上索性使用同样的装备。这不仅能确保弹药、备件、支援体系的相容性,也确保训练和战术上的一致性。

作战装备的相容性不仅是横向上的盟军之间,也是纵向上的装备换代。美国装备之间换代的训练、战术、保障、支援上都有现成体系和经验可以参照,盟国不需要自己摸索,这也是非常有利的因素。

对于绝大多数盟国来说,选择F-35与否与其说是为了战斗力,不如说是为了装备更新换代。盟国中现有战斗机以F-16、F-18为主,大多面临寿命到期问题,换用F-35很自然。在现有和潜在F-35用户中,澳大利亚、加拿大、芬兰、西班牙、瑞士都是F-18用户,比利时、丹麦、荷兰、挪威、希腊、意大利、波兰、罗马尼亚、新加坡、韩国都是F-16用户。多数是从新用到旧,少数是从二手F-16开始,从旧用到更旧。只有捷克(“鹰狮”用户)、英国和德国(“台风”、“狂风”用户)、日本(F-15和三菱F-2用户,后者与F-16高度相似)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