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扬之】
时隔半年,上次“白宫之辱”留下的心理阴影还没消失,特朗普再次邀请泽连斯基去白宫会晤。
“可怕”的是,这次的背景与上次如出一辙:
上次特朗普在会见泽连斯基之前,和普京有过一次长时间且富有成效的对话,大大拉近了俩人的关系。这次,特朗普和普京在阿拉斯加峰会上又一次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亲密关系溢于言表。唯一的区别是,上次俩人在电话里的勾兑外人无从知晓,而这次全世界却都见证了俩人的“兄弟情”。
不知是特朗普自己动了恻隐之心,还是团队提醒他体谅小泽的心有余悸,总之,他这次在邀请乌克兰总统再次来访的同时还特意叮嘱了一句:你若愿意,也可以带上欧洲其他国家的领导人一起来……
就这样,硬着头皮“再入虎穴”的泽连斯基,带着欧洲的“七大姑八大姨”飘洋过海来到白宫——这个昔日让他们向往、今日令他们生畏的地方。
欧乌的“四大转变”和“三道防线”
回顾欧乌方面应对俄乌冲突的基调和策略,我们可以发现“四大转变”和“三道防线”。
所谓“四大转变”是指三年半以来欧乌对胜败把握的口径和基调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不同的阶段:
2022年2月24日遭到俄军攻击后,欧洲随处可闻“乌克兰必败论”;
乌克兰的顽强抵抗及时制止了悲观情绪的蔓延,欧洲的口号变成“不能让乌克兰倒下,不能让俄罗斯获胜”;
随着欧美国家的援乌行动不断加强,基调由弱变强,换成“乌克兰必须胜利,俄罗斯必须失败”、“普京必须被送上战犯法庭”;
去年乌军夏季攻势失败后,战局出现了有利于俄方的扭转,欧洲的乐观情绪再次被“悲观”和“厌战”取代,基调口径随之也发生了新的变化,改为“尽快结束战争”。
德国柏林勃兰登堡门被打上乌克兰国际色,以示声援
俄乌战争大致分为俄罗斯与欧美两大阵营;但欧美这边其实并非铁壁铜墙,特别在白宫易主之后。
拜登执行的是“结盟政策”,北大西洋关系在他任期内得到了恢复和加强;特朗普再次当选后,大幅改变了其前任的政策,“联俄”成为他的首要目标。这不仅对乌克兰是个“噩梦”,对欧洲也是。
今年3月1日,捷克总统帕维尔(Petr Pavel)在社交媒体上首次呼吁组建所谓的“自愿联盟”(Coalition of the Willing),以准备在美国脱身的情况下继续帮助乌克兰抵御“侵略”。第二天,在伦敦举行的乌克兰峰会上,包括英法德这些主要欧洲国家以及加拿大和日本等在内的18国承诺继续援乌。
德国默茨政府上台前后,大肆举债,为此打下雄厚的财政基础。但是,援乌不只是资金问题,还涉及先进武器、军工生产、情报获取、核武威慑等一系列安全和军事领域。因此,没有美国的全方位支持,援乌恐怕是难以为继的。
阿拉斯加峰会前,泽连斯基一再告诫美方不要被普京的“虚张声势”吓倒,其实,在乌克兰问题上,真正“虚张声势”的是欧乌。它们两家对美国的高度依赖正是最后被特朗普拿捏的根本原因。
面对这位“虚荣心”极强的美国总统,欧乌领导人在不折不扣的“做小伏低”、“谄媚奉承”同时,还为挽救乌克兰局面设下了以下“三道防线”:
首先,在未定局之前,反复强调绝不接受“交换”或“割让”领土,不承认被占领土的“俄属性”。目的是要给美俄勾兑设置障碍,提高谈判的难度,尽可能地拖住华盛顿。但欧乌也知道,这一策略不能用过头,因为急于求成的特朗普说不定会彻底甩手而去。
其次,如果拉不住特朗普,出现“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的局面,欧乌准备退而求其次,要求“先停火,再谈判”。这个要求的目的显而易见,是为了利用停火调整兵力、输送武器、休整部队。特朗普一度认同这个观点,在前往阿拉斯加的飞机上还强调“不停火,一切免谈”,但与普京三个小时闭门谈判后即出现态度180度的转变,放弃先停火原则,改为直接达成和平协议。
最后,在前两道防线都破防之后,欧乌要求在冻结实际交火线(接触线)的基础上进行和谈、而非俄方提出的交出乌东及乌南四州行政区。这里的主要考量是:俄罗斯虽然自行宣布该四州为俄方领土,但并未完全占领;若按实际“接触线”谈判,可以减少领土损失,也等于保住部分地下战略资源。
就目前的格局来看,第一和第二道防线在阿拉斯加峰会后已名存实亡,如果第三道防线也守不住,那等于是欧乌全线溃败。这是泽连斯基、默茨、马克龙、斯塔默等要竭力阻止和施压特朗普的地方,也是普特会晤讨价还价的重点部分。
用美国务卿鲁比奥的话来说,“如果一方得到他想要的一切,那就等于另一方投降。而这不是我们即将要做的事情。”
当地时间8月18日,特朗普与泽连斯基在白宫会晤时,白宫展示一张地图,图中已被俄罗斯控制的地区被标记为橙红色。
为了不把一手好牌打烂或再次被欧乌“搅黄”,普京作出了两大“让步”:
只要泽连斯基答应完整交出顿巴斯地区,即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俄方可以接受在南部两州——扎波罗热和赫尔松——以“接触线”为谈判基础。
同意欧美为乌克兰提供“安全保障”,同时要求欧美也向俄提供“安全保障”,根除俄乌战争的根本原因。换而言之就是乌克兰承诺不加入北约,举行新的大选,北约减少在东欧的军事存在等。
这两点,特别是第二点,被美方认为是阿拉斯加峰会的“重大突破”。总统特使威特科夫(Steve Witkoff)表示:“这是我们第一次听到俄方赞成这件事……大大改变了局面。”
普京的战略“让步”,彻底把特朗普拉上了船。所以,阿拉斯加峰会后,特朗普立即把球踢到欧乌这边,声称“现在就看泽连斯基的了!”为了把退路堵死,他周日晚上在社交平台上干脆挑明了:“记住战争是如何开始的。奥巴马割让的克里米亚(12年前,一枪未发!)不可能被收回,乌克兰也绝不会加入北约。有些事情永远不会改变!!!”
问题的症结:“安全保障”
上周五(中欧时间周六)阿拉斯加峰会结束后,乌克兰方面乐不起来,虽然细节未公布,但特朗普的话已带有不祥的预兆;欧洲国家领导人开始时却普遍表现出“审慎”的乐观,认为美方最起码没有直接出卖乌克兰。
峰会前,欧乌方面发表声明,给特朗普提出了五点要求。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峰会后这五点变成了啥样:
“国际边界不得以武力改变”——如果最后必须割地,这条无异于一句空话。
“应以乌克兰当前实控线作为谈判基础”——这点显然已难以实现,因为按照普京的让步条件,乌军必须先全部撤出顿巴斯,球还在欧乌这边。
“和谈应在停火或降低敌对行动框架下进行”——已被特朗普推翻,“停火”不再提了。
“需建立有力可信的安全保障机制确保乌克兰主权”——被普京“有条件”地接受。问题是,这条件是欧乌能接受的吗?
“乌克兰战争解决方案必须包含乌克兰参与,乌克兰拥有决定自身命运的权利”——最终谈判和签字画押当然会让泽连斯基参与,但乌克兰的命运是自己决定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