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日本纪念二战战败80周年之际,这个位于亚洲大陆最东端的国家正面临重大战略转型,重新制定其国防政策以应对与中国、俄罗斯和朝鲜日益紧张的局势,同时对美国长期依赖的安全保护伞持续性的疑虑与日俱增。
日本是否真的准备告别和平国家形象,在冲突频发的世界中走向战争?两家英国媒体试图解答这个问题。
据《金融时报》东京分社社长利奥·刘易斯的报道,在今年东京举办的国际防务与安全装备展(DSEI)上,以和平著称的东道主日本展现出备战姿态——这种审慎而紧迫的新态势,不仅源于潜在敌人的行为,也来自所谓盟友的举动。
两种选择
作者指出,这场汇聚数十国家数百家防务企业的展览中,已显现出明显的转型迹象——先进武器系统、尖端防御装备,以及传递的双重信号:威慑虽必要,但当其失效时技术优势将成决定性因素。
展厅中央陈列着名为“萨姆”的精密步兵伤员模型。这个自2023年起用于培训英国军医和民间外科医生的教具,躺在聚光灯下的移动病床上。
刘易斯在文中称其为“展会最重要参与者”,认为其罕见地展现了军械展中鲜少呈现的战争侧面:士兵遭受的恐怖战创伤。
文章指出,这个持续“流血”直至完成正确医疗处置的模型,正警示日本因长期和平导致的战场医疗经验存在严重断层。
在今年东京举行的国际防务与安全装备展上,日本——这个“以和平主义著称的东道国”——似乎正在为战争做准备,这或许是明智的,而且这种紧迫感不仅源于其潜在敌人的行为,也源于其假定盟友的行动。
《金融时报》东京分社社长利奥·刘易斯
无暇依赖
伴随技术准备的,是东京做出了一项象征性却意味深长的决定:取消年度自卫队阅兵式。此刻自卫队正忙于紧急任务——监视并威慑中国前所未有的军事动向(近期中国双航母编队在日本附近联合演习),以及令人担忧的俄朝活动。
刘易斯认为,这清晰标志着日本从依赖外部保护转向直接备战。参照东京2023年宣布的“五年防务预算提升至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举措,配合其对全球局势脆性的严重警告,更印证此判断。
与《金融时报》呼应,《独立报》同样分析了日本取消阅兵的决定,理由是其部队正全力应对中俄朝日益增长的威胁。该报驻德里记者舒维塔·夏尔马(Shweta Sharma)在报道中指出,日本自卫队阅兵本是年度军事庆典,旨在向公众和国家领导层展示防御能力、纪律与战备状态,提振士气并向国际社会传递实力信号。
近年来阅兵规模持续缩减:自2020年因新冠疫情取消公众观礼,并减少参与士兵和装备以减轻人员负担。
报道提及,日本前防卫大臣中谷元本月早前强调:面对中俄朝不断升级的军事活动,日本部队对任何潜在军事事件的响应“不容有失”。
首相石破茂则明确必须强化军力并巩固美日同盟,警告日本周边及国际安全局势近年来严重恶化。
两篇报道共同揭示:今日日本游走在两个维度之间——构成其身份认同的长期和平主义遗产,与迫使其转向备战思维的地缘政治压力。
但正如“萨姆”模型那骇人的沉默所警示:真正的备战不仅需要武器装备,更需让思想与心灵做好准备,以直面战场可能带来的人道悲剧——正如报道所阐明的那样。